最近兩年,無論是報紙還是網上,對于復合肥企業來說利好消息很少。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波及煤炭、石油等大宗初級商品,引發了化肥成本的變化,進而引發了多年來化肥行業的潛在矛盾集中爆發,市場日益下滑,行業競爭愈演愈烈。2009年國內復合肥市場依舊延續2008年的低迷態勢,價格下滑明顯,從年初2300元/噸左右的出廠價,一路降價現在的1800元/噸。
  
  九月的復合肥,與去年同期一樣給我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痛。
  
  痛因何在呢?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產能過剩,良莠不齊,產業結構不合理。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產大國,除鉀肥還需進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過剩。據悉復合肥過剩程度更為突出。與此同時,低門檻進入、粗放型經營導致無序擴張的現狀依舊存在,使得市場上供需嚴重失衡,此時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開始發揮作用,使得價格一路走低,市場持續低迷。
  
  其次,二銨價格走低,“擠壓”配方肥銷售。進入9月份,二銨出口關稅上調至110%,國外市場大門緊閉,出口無望,生產廠家集中精力主攻國內市場,與8月份相比價格下滑50-100元/噸,到9月中旬國內64%二銨實際出廠價在2000元/噸左右。由于在9月初經銷商備肥已近尾聲,近期企業多發前期訂單貨,新接訂單較少,而后期補貨量不會太大,因此下一步不排除企業會再次降價吸引客戶補貨填倉,市場情況不容樂觀。二銨走低,使其價格相對復合肥更有優勢。黃淮冬麥區小麥備肥已近尾聲,一些經銷商更多選擇購進二銨,出現二銨市場嚴重擠壓復合肥市場的現象,使得該區復合肥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與今春北方用肥情況類似。
  
  再次,很多人化肥行業感覺很悲觀。行業洗牌、行業整合、企業倒閉等詞在這一行業最近的出現率很高。在這段時期很多企業倒下了,于是很多企業開始背離良心開始造假坑農害農。前者死的可悲,后者活得可恨。市場假冒偽劣嚴重,阻礙復合(混)肥發展。化肥產銷過程中存在制假、售假等現象導致市場秩序混亂,直接侵害了農民和廠商的利益,基層農民在見證過假肥的“奇效”后,更是“談假色變”。由此損害了遵規守法企業的信譽,影響名﹑優﹑特產品的銷售。復合肥較常見的制假手段如下:濫用虛假標識,以次充好;直接假冒名牌,牟利暴利;名為“聯營”實為冒用,欺騙客戶。
  
  另外,市場信心不足,企業生存危機凸顯。生產企業只能是減產限產,控制庫存。經銷商則變得保守敏感,操作更加小心謹慎,造成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旺季不旺,整個市場蕭條冷清。總之,中國復合肥行業貌似平靜的外表下蘊藏著巨大的危機。
  
  化工在線認為國內復合肥行業應當痛定思痛,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行業整合,創新經營模式;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控制產能;規范市場秩序,樹立行業新風,可喜的是在不久前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中要求化肥經營者向購買者提供質量保證證明,有義務向化肥使用者提供咨詢服務,不得有摻雜摻假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并明確化肥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對化肥經營行為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加強市場監管方面的責任作出相應規定。
  
  雖然目前整體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解決復合肥行業內外深層次矛盾與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絕不能消極等待,更不可以悲觀失望。要相信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指引下,化工在線認為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苦苦追求、頑強成長的復合肥行業定能走出困境,恢復元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