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植保總站監測,目前我省出現了稻縱卷葉螟的遷入峰,第六代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部分地區重發生,面積達1000萬畝次以上,不少地方都稱危害程度為近十年最重。隨著冷空氣南下,旱情加重,預計第七代稻縱卷葉螟將陸續回遷廣東補充蟲源,為害加劇。為此,省政府于近日已發出《切實做好當前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植保站確定最佳防治時期,及時組織專家到田間指導農民有效防治,全省實行兩天一報制度。
來自廣東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的發布數據顯示,受8月上旬臺風及環流天氣影響,晚稻后期遷飛性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局部重發生,幾乎全省水稻均有發生,面積達1000萬畝次以上。
“第六代稻縱卷葉螟蛾峰長、蛾量大、卵量高,個別漏治田蟲量仍較高。”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測報科負責人說,近期省內持續高溫天氣,粵北、粵東等地區降雨偏少,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加速病蟲害的發生。據各地調查統計,當前田間畝蟲量一般為5000-12000頭,高的達3萬頭以上,個別漏治田塊達10萬頭以上,平均卷葉率為5%左右,中北稻區較其他地方發生相對要重。
“這兩天用藥劑防治時,使用濃度要增加1倍以上,每畝用水量要達到60公斤才有效果。”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房村種戶張楊明說,最近區農技推廣中心農技員也經常到田頭,指導農民選擇復配制劑進行防治,效果不錯。
據了解,惠城、紫金一帶是晚稻病蟲發生重區,其中稻縱卷葉螟畝幼蟲量最高10萬頭,一般為1-2萬頭,為10多年來最嚴重的一年。“每叢水稻就有3-5只蟲子,防治不及時,一周左右就可以蠶食掉整叢水稻。”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郭姓技術員介紹,“如果防治得當,保持三片直立功能葉子不受蟲害,至少可減輕80%的生產損失,否則今年晚稻每畝將減產50-100公斤,重則顆粒無收。”
進入8月份以來,稻縱卷葉螟大量遷入河源市,9月份相繼出現了兩個遷入高峰,田間蛾量最高達1萬頭/畝以上,數量多發生快,為近十年所罕見。同樣,據陽江市植保站調查,該市第六代稻縱卷葉螟畝蛾量一般1-2萬頭,高的3萬頭,畝卵量一般30萬粒,高的達到65萬粒,是近十年來發生最重的年份。
據臺山市農業局介紹,目前疊代稻縱卷葉螟在部分地區密集成災,對即將成熟的晚稻構成嚴重威脅,預計全市今年晚造糧食總產會比去年下降10%-20%。由于天氣不良,晚造水稻成熟不均衡,收割時間可能維持一個月以上,比正常年份要延長約兩周。
省植保總站病蟲防治專家鄒壽發建議,防治稻縱卷葉螟,輕者可在二齡幼蟲期采用敵百蟲、殺蟲雙;為害較重者,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毒死蜱、丙溴磷、甲基阿維鹽等藥劑。對多種病蟲并發的田塊,應確定主治和兼治對象,科學搭配藥劑或者選擇復配制劑進行防治。
南方農村報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和氣象部門獲悉,今年1至10月上旬,廣東累積降雨量與多年同期相比減少14%,粵北、粵東大面積受旱。10月15日廣東汛期已全面結束,秋冬春連旱極有可能出現,抗旱形勢嚴峻;目前廣東全省83萬多畝農作物受旱,病蟲還會加重發生。
對此,省農科院植保所水稻病蟲防治室主任朱小源研究員建議,農民要掌握好蟲期適時噴藥,強化肥水管理,綜合防治稻縱卷葉螟蟲。對一、二類禾實行濕潤灌溉,創造良好的田間通透條件,以提高水稻抗性;對生長量不足的三類禾,要抓緊施好促花保花肥,促進有效分蘗壯稈大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