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氣頭裝置大多維持30%~70%負荷,化肥企業開工率僅50%。中國石油(601857,股吧)與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表示對這一數字并不感到意外。11月30日,他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由于作為原料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其價格又面臨上漲壓力,加上化肥價格處于低位,目前化肥業的虧損面在50%左右。”
在氣荒出現前,川化、瀘天化(000912,股吧)、重慶建峰化工(000950,股吧)等氣頭(以天然氣為原料)化肥企業本來過得頗為滋潤。財務數據顯示,建峰化工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9.74%。
但天然氣供應緊張卻是這些企業一直存在的隱患。一旦出現氣荒等問題導致化肥裝置負荷率下降,企業的生產成本將水漲船高。
四川化工控股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李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以30萬噸/年合成氨、52萬噸/年尿素裝置為例,當裝置負荷由100%降至90%時,尿素的完全成本將增加50元/噸;若負荷率再降至80%,尿素完全成本將增加80~100元/噸。
負荷率下降帶來的成本上升正在吞噬氣制尿素不多的利潤空間。
來自中國化肥行業高峰論壇的數據顯示,根據對國內30家重點尿素企業的典型調查,氣制尿素平均成本1480元/噸,平均出廠價格1654元/噸,噸尿素盈利174元。
氣頭化肥企業的好消息在于,氣荒最緊張的時刻暫時已經過去。
國信證券分析師邱偉認為,隨著北方逐步轉暖,運輸難題將得到部分緩解,需求也將下降,天然氣供需矛盾將緩解。
一位赤天化(600227,股吧)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氣頭裝置的負荷率維持在90%以上。四川美豐(000731,股吧)集團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公司當前的情況“還過得去”。
但氣頭化肥企業只有短暫的喘息時機。
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總經理林長海曾表示,每年真正的用氣高峰在12月和1月,預計今冬華北地區用氣高峰將達每天7000萬立方米,屆時每天用氣缺口將達800萬立方米,南方每天用氣缺口為500萬至600萬立方米。在此情況下,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進一步壓減化工等工業用氣。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對媒體表示,目前50%的開工率肯定會影響到下一步的市場供應,化肥生產至少應該保證80%的負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