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生趨勢預報
1.1麥類赤霉病:小麥赤霉病中等偏重發生;大麥赤霉病中偏輕發生。預計赤霉病發病面積約95萬畝。
1.2蚜蟲:小麥穗蚜為中等偏重發生;大麥穗蚜為中等偏輕發生。預計麥蚜發生面積約80萬畝次。
1.3灰飛虱:浙北麥區為中等發生,其他麥區為中等偏輕發生。預計灰飛虱發生面積約40萬畝次。
2.預測依據
2.1菌源、蟲源基數
赤霉病:據天臺縣站3月中旬稻樁帶菌率調查,平均叢帶菌率32.7%,株帶菌率3.6%,高于去年同期4.0%、0.3%和常年26.6%、2.7%。臨海市雙港點3月18日調查,稻樁叢帶菌率18%(幅度0-28%),較去年同期增18.42%,較前年同期增1.25倍。紹興縣4月2日調查,平均株帶菌率0.21%,高于2004-2009年,與2003年相仿(當年小麥病穗率17.8%)。海鹽縣站4月2日調查,稻樁平均叢帶菌率35.33%(幅度23%-46%),株帶菌率9.06%(幅度4.5%-14.17%);比去年3月19日調查小麥平均叢帶菌率17.33%,株帶菌率3.2%,分別增加1.03和1.82倍。
蚜蟲:小麥有蚜株率、百株蚜量低于常年同期。據臨海市站3月上旬調查,測區小麥蚜株率1.2%(0-3%),百株蚜量4.4(0-13)頭;雙港點3月18日調查,小麥蚜株率2%,百株蚜量10頭左右;杜橋點3月22日調查, 大麥蚜株率1.6%(0.4%-4.6%),均低于常年同期。據4月2日紹興縣調查,平均株蚜率6.8%,平均百株蚜量11.6頭,比歷年同期平均值32.5頭/百株,減少64.3%,但隨著穗期氣溫回升,蚜量將快速上升,預計蚜蟲為中等至中等偏重發生。
灰飛虱:當前越冬代灰飛虱田間蟲量平均為0.2萬頭/畝,幅度為0.01~2.5萬頭/畝,蟲量低于去年同期,接近常年,以高齡若蟲為主。
2.2大小麥長勢
受前期陰雨天氣和低溫的影響,當前大小麥長勢較去年略差,生育期比去年偏遲。我省大麥大面積齊穗期:浙中南部在3月下旬,浙北在4月上旬中后期至中旬。小麥大面積齊穗期:浙中南部在4月中旬,浙北在4月下旬。
2.3天氣條件
據省氣候中心預測:預計4月份平均氣溫浙北地區和浙中西部地區接近常年,全省其他地區接近常年略偏高。有3~4次較明顯的冷空氣過程影響我省:上旬前期(中等)、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中等偏弱)、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中等)。降水量浙中和浙南地區西部150~250毫米,接近常年,全省其他地區80~150毫米,接近常年或略偏多。
麥(mai)(mai)類(lei)(lei)赤霉病是一種氣(qi)候流行(xing)性病害,如穗(sui)(sui)期(qi)(qi)(qi)氣(qi)候適宜,極易在(zai)較短時(shi)間內造(zao)成流行(xing)。鑒于未來氣(qi)候條件(jian)的(de)(de)不確定性、我(wo)省麥(mai)(mai)類(lei)(lei)病蟲(chong)(chong)的(de)(de)發生特點,以(yi)及對后期(qi)(qi)(qi)水(shui)稻病蟲(chong)(chong)發生的(de)(de)影(ying)響(xiang),各地(di)要加(jia)強以(yi)赤霉病、穗(sui)(sui)蚜和(he)(he)灰飛虱為主的(de)(de)麥(mai)(mai)類(lei)(lei)病蟲(chong)(chong)監測,密切關注大小麥(mai)(mai)穗(sui)(sui)期(qi)(qi)(qi)的(de)(de)氣(qi)候變(bian)化,及時(shi)做好小麥(mai)(mai)赤霉病的(de)(de)預防;在(zai)水(shui)稻條紋(wen)葉枯病和(he)(he)黑條矮縮病重發區(qu),抓住一代灰飛虱低(di)齡若蟲(chong)(chong)高(gao)峰期(qi)(qi)(qi),開展麥(mai)(mai)田和(he)(he)荒(huang)草地(di)灰飛虱防治(zhi),壓(ya)低(di)蟲(chong)(chong)口基數,爭取水(shui)稻病毒病防控(kong)工作主動。
來(lai)源:浙(zhe)江(jiang)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