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4 月 24-26 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貴州貴陽召開(kai)了(le)春(chun)季(ji)(ji)馬鈴(ling)(ling)薯病蟲發生(sheng)趨勢(shi)會(hui)(hui)商會(hui)(hui)。期間(jian)(jian),來自春(chun)季(ji)(ji)馬鈴(ling)(ling)薯主產(chan)區的(de)測報技術人員與(yu)有(you)關專家對(dui)春(chun)季(ji)(ji)馬鈴(ling)(ling)薯晚疫(yi)病發生(sheng)趨勢(shi)進行(xing)了(le)會(hui)(hui)商。與(yu)會(hui)(hui)專家根據菌源基(ji)數、品種布(bu)局、田間(jian)(jian)生(sheng)長情況及氣候因(yin)子(zi)等綜(zong)合(he)分析,形成如下預報意見。
一、發生趨勢
今年我(wo)國春季馬鈴薯種(zhong)植面積(ji) 2340 萬(wan)畝,受西(xi)南地區(qu)干旱影響,種(zhong)植面積(ji)較(jiao)去年有所減少,當前(qian)大部(bu)產區(qu)仍(reng)處(chu)于苗期,生(sheng)(sheng)(sheng)(sheng)育期較(jiao)歷(li)年略有推遲(chi)。預(yu)計春季馬鈴薯晚疫病總體偏(pian)重發(fa)生(sheng)(sheng)(sheng)(sheng)( 4 級),發(fa)生(sheng)(sheng)(sheng)(sheng)面積(ji) 760 萬(wan)畝,約占種(zhong)植面積(ji)的 30 % 。其中湖北(bei)(bei)西(xi)部(bu)、重慶東北(bei)(bei)部(bu)、貴州中部(bu)和(he)北(bei)(bei)部(bu)、云南中部(bu)部(bu)分地區(qu)有大發(fa)生(sheng)(sheng)(sheng)(sheng)的可能。主要發(fa)生(sheng)(sheng)(sheng)(sheng)時期在 5 月中旬(xun)(xun)至 6 月中旬(xun)(xun),較(jiao)常年晚 10-15 天。(表 1 )
表 1 2010 年春季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趨勢預測表
省份 |
種植面積(萬畝) |
發生面積 (萬畝) |
發生程度 (級) |
發生時期 |
主要發生區域 |
貴州 |
500 |
150 |
4 |
5/ 下 -6/ 中 |
中部、東部、北部 |
四川 |
550 |
100 |
3 |
5/ 下(xia) -6/ 下(xia) |
盆(pen)周山區、平壩丘陵區 |
重慶 |
390 |
170 |
4 |
5/ 中 -6/ 上 |
南部、中部 東北部 |
云南 |
300 |
100 |
3 |
5/ 中 -6/ 上 |
中部、南部 |
湖北 |
230 |
170 |
5 |
5/ 上 -6/ 上 |
鄂西南、鄂西北 |
湖南 |
170 |
50 |
3 ( 4 ) |
4/ 下(xia) -5/ 中 |
湘西北 |
陜西 |
200 |
20 |
3 |
5/ 下 -6/ 下 |
南部 |
合計 |
2340 |
760 |
4 |
5/ 中 -6/ 中 |
- |
二、主要預報依據
1. 田間菌源基數充足。 2009 年,各主產(chan)區馬鈴薯(shu)晚疫(yi)病(bing)(bing)發生嚴重,貴州、四川、重慶、云南、湖(hu)北、湖(hu)南和陜(shan)西一般(ban)病(bing)(bing)田率(lv)超(chao)過(guo) 70% ,病(bing)(bing)株(zhu)率(lv)在 50% 左(zuo)右。今年大部產(chan)區使用的(de)種薯(shu)帶菌率(lv)高,加上田間殘(can)留(liu)大量病(bing)(bing)殘(can)組織和發病(bing)(bing)的(de)自生苗,為春(chun)季馬鈴薯(shu)晚疫(yi)病(bing)(bing)的(de)流行提(ti)供了充足的(de)菌源(yuan)基數。
2. 氣候因素對病害流行有利。 據國(guo)家(jia)氣候中心預測(ce), 3-5 月,春播馬鈴薯種植區氣溫接近常年(nian)或略(lve)偏高(gao),前(qian)期降雨明顯偏少,后期降水增(zeng)多,將(jiang)與春季馬鈴薯花(hua)蕾(lei)期相(xiang)遇,對晚疫病的(de)傳播流行(xing)有利。
3. 主栽品種抗性不強。 目前,主要種(zhong)(zhong)植(zhi)區推廣種(zhong)(zhong)植(zhi)的主栽(zai)品種(zhong)(zhong),如克(ke)新 1 號、費(fei)烏(wu)瑞它、大西(xi)洋、中薯系列、米拉(la)、紫花白等,均(jun)對馬鈴薯晚疫病沒有(you)抗性(xing);部分抗病品種(zhong)(zhong),如鄂薯系列等,由于多(duo)年(nian)連茬種(zhong)(zhong)植(zhi)、病原菌群體變異,導致(zhi)抗性(xing)明顯減弱,對病害(hai)流行(xing)有(you)利。
4. 栽培管理粗放,作物長勢較差。 春季馬鈴(ling)薯主(zhu)要(yao)種植(zhi)在山(shan)區(qu)、半山(shan)區(qu)及(ji)丘陵地(di)區(qu),田間管理(li)難度(du)大、水平低;另外(wai),西(xi)南(nan)地(di)區(qu)受嚴重干旱(han)影響,植(zhi)株長(chang)勢較弱,抗逆性(xing)差,有利(li)于(yu)病菌侵染、繁(fan)殖。
馬鈴薯(shu)晚疫病(bing)(bing)受氣候(hou)因子影響(xiang)顯著,田間發病(bing)(bing)流行速度快,危害損失嚴重(zhong),各(ge)地應密切關(guan)注馬鈴薯(shu)種(zhong)植區的氣候(hou)因子變化,做好大(da)田監測和預防,減少(shao)病(bing)(bing)害產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