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農作物施肥總量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工業用肥略低于去年。預計夏播農作物面積為8950萬畝,其中玉米預播4500萬畝,棉花實播面積900萬畝,油料、雜糧、薯類面積約1750萬畝,蔬菜瓜果面積約1800萬畝,農作物追肥與去年同期比略增約390萬噸左右,其中玉米追肥底肥需求140萬噸,棉花需求45萬噸,蔬菜瓜果需求80萬噸,油料雜糧作物70萬噸,果樹追肥55萬噸。其中氮肥用量130萬噸,復合肥、一銨、二銨類150萬噸,鉀肥需求20萬噸,混配、有機菌類90萬噸。按化肥品種分類;尿素75萬噸,復合肥135萬噸,一銨、二銨15萬噸,小氮肥50萬噸,小磷肥25萬噸,氯化鉀20萬噸,硫酸鉀、有機肥、菌類肥70萬噸。
尿素市場依然供大于求
河北省內原有19家尿素生產企業,已有5家關停,又有3家擴大了產能,年生產能力維持在320萬噸左右。自5月底到7月初,生產可供資源在65萬噸左右。由于今春出口和調出減少,農業、工業需求減弱,省內資源一度出現了積壓膨脹,加之省外調入數量之大,價格一落再落,市場運作難度進一步加大,經銷商經營熱情由“熱”轉“冷”,肥市步入艱難的時刻。經調查分析,全省社會庫存總量大于去年。截至5月底,省內社會庫存總量約15萬噸,預計到7月上旬追肥季節,省外流入量約10萬噸,屆時資源總量約90萬噸,資源過剩近15萬噸尋找市場,供大于求已成定局。
磷復肥需求量下降
工業每年夏季備貨一銨、二銨需求保持25萬噸左右,復合肥、BB肥工業用量大于農業追肥。據了解,目前復合肥加工企業前期高價位已有進貨,需求減弱,由于開工率不足,社會資源總量約在20萬噸左右,供略大于求。
復合肥隨著測土施肥技術推廣深入,全省基本已普及,但由于價格已漲至前幾年的高位,農業成本增大,需求量有所下降。供略大于求,高氮品種緩施肥品種走俏,預計復合肥夏季需求總量不低于130萬噸。
多重因素導致肥市低迷
夏季化肥市場低價運行已成事實,其主要因素分析:一是國家宏觀調控開始顯現,能源戰略、關稅政策、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已確定為振興化工行業大政方針。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導致了化肥市場價格波動,不穩下跌,加劇了市場不正當競爭。及時調整生產結構、自然淘汰落后的產能,已成為必然趨勢;二是產能決定了市場價格,根據全國尿素產能分析,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09年全國尿素產能已達6300萬噸,同比增幅為10%,預計2010年產能再擴大592萬噸。今年全國產能將高達6900萬噸,按開工率90%計算,今年尿素產量為6200萬噸,而我國農業生產和工業需求為5200萬噸左右,有近千萬噸產量需靠出口消化,才能實現平衡。鑒于國家能源出口政策、國際市場價格和國際需求,國產尿素不具備大量出口基礎。靠出口擺脫企業生產困境已不現實。關停并淘汰落后產能或低價銷售是生產企業的出路;三是復合肥、二銨、鉀肥等大路品種的市場價格取決于多種化肥有效成份價格同比關系。尿素作為化肥之源,尿素價格低迷,其它品種化肥價格不振,市場需求的是物有所值的品種,物以稀為貴決定了銷售價格的走向;四是取決于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國際肥價、國內煤價、電價、氣價聯動因素已成為市場經濟的慣性;五是氣候及自然災害對化肥銷售價格的影響,市場肥價與氣候、季節變化、追肥季節有著密切關系。天公作美,風調雨順,有利于農作物耕播施肥,化肥銷售順暢價格漲。自然災害增多,農民看天觀望購肥意愿不強,市場疲軟銷售應旺不旺。根據氣象部門預言,我國已進入自然災害高發期,極端氣候對農作物有較大影響。
夏季肥市將好于春季
目前,市場尿素價格已跌至生產成本附近,對農民生產投入購買而言是項利好,也為經銷商購進化肥降低經營風險創造了條件。從最近化肥市場表現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綜合分析,尿素價格應該有小幅度反彈,考慮到7月1日后執行季節性出口關稅后,減輕了生產企業庫存壓力后,尿素價格又將步入淡季價格上漲、旺季價格下跌的怪圈,讓國儲冬儲企業買單。我們分析預測夏季尿素、二銨、復合肥因成本因素價格下跌空間不大,但是上升動力不足,零售終端價格定位尿素每噸1560元—1680元之間,二銨穩定在每噸2500—2700元左右,40%高氮追肥每噸1900元左右,俄產粉氯化鉀每噸2400—2500元,碳銨每噸價格430—460元之間,小磷肥每噸580元左右。當前尿素出廠價格已處于低位,經營風險已釋放,經銷商備肥夏季銷售正當時,機遇大于風險,抓住機遇順時操作為首選。綜合分析,夏季肥市略好于春季,維持平穩、低價運行是主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