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1日,農業部種植業司種子處李恩普處長在北京種子管理能力培訓班上強調,2005年農業部種子管理重點抓以下六個方面內容。 一、抓好良種補貼政策的落實 積極貫徹落實好中央扶持糧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著力在提高政策科技含量上下功夫。重點是組織實施好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補貼。完善水稻良種補貼方式和管理辦法,努力做到補貼與主推品種、主推技術、訂單生產、種子基地四掛鉤,促進糧食生產的區域化、規格化和產業化。 二、抓好優良品種的展示示范 加快構建以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為載體的推廣示范工作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全面提高科技對增糧增收的貢獻率,篩選并公遠見卓識主要糧食作物主導品種。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建設主導品種及配套技術的展示、示范區。目前新品種展示與示范已成為向當地農業推廣部門和農民宣傳新品種的窗口,是引導農民選拔優良品種的橋梁和紐帶,是新形勢下加快優質新品種推廣、促進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途徑。 三、深化種子體制改革 加快推進政企脫鉤步伐。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種子法》要求,在現有省、地(市)政企分設基礎上,加快政企脫鉤步伐,爭取兩年內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各級種子管理機構作為種子管理的責任主體,要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做到政企分開,加大執法力度,認真履行管理職責。要按照“健全機構,穩定隊伍,強化手段,保證經費,轉變作風,搞好服務”的原則,建立一支協調統一、相對集中、高效廉潔的管理隊伍。要在品種管理、種子質量管理、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管理和良種推廣等方面,切實做到管理到位、責任到位、服務到位。 四、嚴格種子市場準入 規范品種審定制度和程序,嚴格品種審定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品種多、雜問題。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清理越權發放和倒閉企業的生產經營許可證,對許可證未到期的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核查,對不具條件、弄虛作假、假冒偽劣經營的企業,要依法吊銷生產經營許可證,凈化市場主體。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 以“兩雜”和棉花種子為重點,加大種子質量抽查,繼續對一批大中型種子企業生產經營種子進行質量抽查,并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加大制種基地監管力度,在種子生產和加工的關鍵時刻,派出工作組,督導當地農業部門和制種企業加強對制種生產和加工的管理。繼續加大種子市場專項整治力度,狠抓大案要案的跟蹤查處。 六、打造誠信種業 發揮種子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種子市場管理通報制度,對誠信守企業給予通報表揚,對違法違規的企業進行“黑名單”曝光。加大對誠信守約種子企業的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