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加鉀爭購戰:鉀肥產業可能走向壟斷局面


農資網 2010年10月14日 10:11 來源:時代周報 【

“第三者”正在讓鉀肥產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并購戰變得越發詭異。

  8月中旬世界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采取對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 corp,簡稱“加鉀”)采取收購行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并不財大氣粗的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簡稱“中化集團”)卻成了事件的焦點。

  有報道稱中化集團已上書政府尋求支持爭購加鉀,也有消息稱中化集團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加拿大一家養老金機構或俄羅斯一家公司等方面洽談合作,不過來自官方層面的不置可否卻陡顯了問題的復雜性,中化集團的態度始終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中。

 世人都看到了加鉀被收購后鉀肥產業可能走向的壟斷局面。多年來,中國鉀鹽資源奇缺的局面造成了國內對這場交易的過分解讀。而外界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交錯起伏,恰恰反映出了中國鉀肥產業的問題并不單單是“攘外”。

  為何是中化

  中資公司卷入加鉀并購戰之后,各界鼓動中化集團果斷出手的聲音絡繹不絕,但是中化集團對外界的回應一直還停留在“密切關注”的階段,出面以官方身份說話的也一直是中化集團新聞發言人、總裁辦主任李強。

  李強在接受時代周報問詢時強調對媒體的報道不予置評,他依然堅持先前的說法,“我們肯定會關注這件事,對事件的影響表示關切,但是現在所有外面的消息都是媒體自己說的”。

  中化集團的低調表現還體現在公司其他人士身上。日前,中化集團控股的中化化肥(00297.HK)鉀肥事業部副總經理鹿虹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絕口不談此事。對于加鉀如果被并購后對中化化肥的影響,鹿虹僅對時代周報表示,他們正在做一些準備工作研究此事,不過“暫時看來沒什么影響”。

  據資料顯示,加鉀是中化化肥的主要股東之一。

  至今,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中化集團已經決定加入戰團并開始籌措資金,但是它需要聯合幾個合作伙伴,這項工作進展似乎并不順利。據報道,中化集團與俄羅斯鉀肥生產商Uralkali的會談已經破裂。

  據記者調查,可以肯定的是,中化集團方面已經在做一些準備,包括向政府部門和協會方面以及金融機構等,嘗試尋求支持或合作。

  就在猜測和否認聲中,一個小插曲陡然出現。9月中旬,一篇中化集團副總裁韓根生接受《財經》雜志采訪的報道引起極大關注,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化集團對競購加鉀事件所做的唯一詳細的解讀。但是三天后這篇報道就被雜志撤掉,理由稍顯詭異:“記者沒有采訪韓根生。”與此呼應的是李強在接受時代周報問詢時也表示,“他們失實了,根本沒有采訪。”

  無論如何,外界的關注自有其理由。

  對于為什么是中化集團應該競購加鉀這個問題,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副秘長亓照英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化集團多年來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產業模式,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有優勢,加上和加鉀方面有股份關系,如果出面競購是最合適的。

  中化集團此前一直是中國化肥的主要進口商,它的貿易量占到全國用量的六七成。1993年4月起它被賦予化肥進口代理經營權,開始獨家代理進口加拿大鉀肥產品至今。就在幾天前,中化集團還宣布以7500萬美元向加拿大方面采購大單鉀肥。

  近年來中化集團也逐漸在擺脫單純的貿易模式,開始在產業上下游推進,逐漸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農藥種子)一體化經營企業,不過作為商務部數據統計中跨國指數達到60%位列央企第二的中化集團,至今在海外還沒有一塊鉀資源。

  中化集團最近一次海外收購行為還是2009年花費5.321億英鎊全面收購倫敦上市公司Emerald Energy,且已經完成交割,不過這一交易是屬于石油業務領域。而它上一次失敗的收購就是發生在農業領域,自2009年6月開始,中化集團與澳大利亞新農公司(Nufarm)就并購事宜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談判,最終23億美元的總報價被拒絕。近年來,出于業務戰略轉型的需要,中化集團主要把收購目標放在了石油領域,農業領域反而動作偏少。

  壟斷隱憂

  雖然中國資金是否介入還沒有定論,但是世界范圍內對加鉀的哄抬行為已經推高了鉀肥價格。中化化肥鉀肥事業部副總經理鹿虹日前在報告中表示,收購事件已經推高了供應商漲價的預期,東南亞和巴西市場已經談好的價格都超過了每噸400美元。

  黑龍江綏芬河市龍生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一兵對記者分析,雖然還沒有感受到事件的影響,但是加鉀被收購必然會影響國內鉀肥市場,帶來價格的上升。百川資訊鉀肥行業分析師程磊向時代周報透露,下一年度鉀肥漲價預期比較大,有小道消息說大合同會沖上每噸400美元。目前,國際市場鉀肥價格一直徘徊在每噸380美元-400美元之間。

  目前,國際鉀肥行業的集中度明顯加快。

  俄羅斯兩家鉀肥公司也在籌劃合并事宜,如成功將超過加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鉀肥生產公司。

  程磊認為,加鉀被收購的命運也許不可避免,目前世界范圍內資源性物資越來越少,正在向大公司、大財團手中集中。

  市值已逼近500億美元的加鉀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化肥生產商。擁有每年1200萬噸的產能,占全球總產量20%。

  9月末,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專門召開座談會,表示,“必和必拓收購加鉀不能看做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并購事件,背后透顯出國際金融寡頭和國際礦業巨頭欲控制國際鉀資源,獲得絕對市場話語權的戰略布局。”

  亓照英對時代周報表示,必和必拓對鉀肥的用心長久,數年前就開始布局,并且多次調查中國市場,“可以說這次收購必和必拓60%-70%的目標是針對中國的”。

  必和必拓目前在加拿大已經擁有超過10000平方公里鉀鹽礦開采權,產能將超過1200萬噸。如果它收購加鉀成功,其將占到世界產能的50%左右。

  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2005年中化集團旗下中化化肥在香港上市時,加鉀作為戰略投資者買下中化化肥9.99%的股份,之后幾年不斷增持至22.05%,它還通過中化化肥間接擁有鹽湖鉀肥(000792,股吧)的股份。業內認為,如果必和必拓控制了加鉀就等于控制了中國的鉀肥供應。

  此外,必和必拓收購加鉀后還可能運用其在鐵礦石領域的手段影響鉀肥價格談判。中國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鉀肥價格被必和必拓牽著鼻子走。近幾年,以中化、中農為代表的中國談判團隊對外時并不落下風,2010年每噸350美元的價格被認為是中方的完美勝利。

  對于中國業界的種種擔心甚至去競購加鉀,必和必拓方面并沒有透露出來中國公關的意思,它對時代周報提出的問題不予置評。不過中國商務部已經表示,已經注意到并將對這一交易予以關注,如獲正式申報,會依法進行反壟斷審查。

  “三條腿”戰略

  國內著名鹽湖和礦床領域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鄭綿平院士對時代周報表示,中化集團需要冷靜下來仔細考慮,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沒必要扣上國家戰略的帽子。

  亓照英表示,盡管很大程度上沖著中國,但必和必拓收購加鉀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這主要得益于這些年來中國鉀肥產業的快速發展。

  鉀是植物生長最重要的三種營養元素之一,但是我國天生缺鉀,有“氮飽、磷貧、鉀缺”的說法。鉀肥對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已經超過了鐵礦石等傳統資源性產品。據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上半年中國鉀肥的總產量達到了178.59萬噸。預計全年產量可能與2009年持平。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表示,從實際需求來說,我國的國產鉀肥產量已經能滿足實際需求量的70%以上,從今后長期來看,只要將國產和境外鉀肥企業做實,我國的鉀肥供應會保持滿足國內基本需求的下限水平。

  而在進口方面,根據中化化肥鉀肥事業部副總經理鹿虹透露的數字,中化預計2010年中國的總進口量將超過400萬噸,大大高于去年水平,不過即便這樣,“中國現在已經不是世界第一了,美國和巴西、印度都排在了中國前面”。

  鄭綿平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國內鉀肥行業一直堅持1:1:1戰略已經過時了”,這個原則的原意是鉀肥來源由國內、進口和境外基地三者的比例各占1/3。不過新形勢是中國的鉀肥將會分為國內生產和海外基地,逐漸減少進口量。

  鉀資源之困

  但目前的難題是,國內生產面臨能否持續的問題,而海外基地的建設進展緩慢。

  目前國內產量雖然在穩步提升,但是主產地青海察爾汗地區的含鉀鹵水的品位已從最初的1.5g/L下降到1.0-0.8g/L,開采深度也在逐年加深,成本亦提高,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會長李剛表示,“5-6年后,青海察爾汗地區的鉀資源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擺在國人面前。”

  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2.0%(8.59億噸)的中國迫切需要開發海外鉀資源,但至今還沒有境外基地實現向國內供應,云南云天化(600096,股吧)集團在老撾開發的5萬噸氯化鉀項目最早在今年12月才能實現投料試車。另外5家公司在老撾取得了超過700平方公里的開采權礦地面積,遠景儲量有100多億噸。不過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齊文博士對時代周報表示,中國目前在國外取得的鉀資源都不太理想,東南亞地區的開采難度都比較大,尾礦處理上的問題也比較多,投資回報率太低。

  就在必和必拓收購加鉀的行動進行時,中國一家民營企業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放出消息說,必和必拓也看中了它們在加拿大所有的一塊儲量達到8.93億噸的鉀鹽礦,該公司希望能和國內國企共同建設年產300萬噸氯化鉀的海外鉀礦基地。

  時代周報沒能聯系到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就相關問題進行說明,該公司副總經理閆長明以身在加拿大溫哥華出差為由拒絕了采訪。齊文博士表示,民營企業本身沒有實力開發拿到的鉀鹽礦,希望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一個合理務實的價格跟國企合作。

  進口權爭奪

  在業界看來,競購加鉀一事雖然有助于中國掌控更多戰略鉀資源,但是更多的還是涉及企業自身的利益和發展需要。就像兩年前被媒體廣泛關注的鉀肥進口權之爭,企業自身的算盤如何撥打才是決定性因素。

  鉀肥進口權之爭是一場持續已久且現在仍無結果的角力,斗爭的雙方是中化集團、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和其余8家同樣擁有鉀肥進口權的公司。

  國際上,以加鉀為代表的北美地區組成了Canpotex公司統一對外負責談判,俄羅斯方面包括白俄羅斯鉀肥企業則是組成了IPC公司,這兩家卡特爾組織幾乎形成了對世界鉀肥供應的壟斷。而在2004年之前,中國擁有鉀肥進口權的是三家公司:中化集團、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和只能自用不能銷售的中國-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在業界公認的勢力劃分中,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主要進口來自俄羅斯的鉀肥,而中化集團則擁有了部分俄羅斯鉀肥和全部加拿大鉀肥的資源。

  這種生產和銷售環節的雙重壟斷性表現引發了國內業界的質疑,于是在2004年之后,經政府部門批準,華墾國際貿易公司和山東魯西化工(00083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另外7家公司也獲準擁有進口權。此后8家公司想降低成本單獨和外商談判,但是中化集團等經過多年耕耘控制了渠道和供應,外方巨頭也看不上人微言輕的新勢力,所以8家公司始終撈不到好處,它們頻頻上書求援,但是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結果。

  華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靜對時代周報表示,現在他們的進口鉀肥主要來自以色列,預計今年的產量不到20萬噸。另一家企業山東魯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鉀肥采購的經理魏玉章表示,他們的鉀肥進口主要來自以色列,今年已進口10萬噸,不過公司全年的需求為25萬噸,缺口最后由中化集團的進口鉀肥補充。

  多年來,中化集團一直和Canpotex公司及其背后的加鉀在合作,如果合作方換成必和必拓,中化集團是否還能像以前一樣順風順水,業界看法不一。此次加鉀事件發生后,一位業內公司高層即對時代周報表示,“其實中化集團就是加鉀的'利益相關方’”。在這位人士的眼中,即使中化集團出手競購也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它在國內銷售進口鉀肥需要賺取穩定的差價同時不讓成本更多上升,中國鉀肥進口是壟斷,必和必拓收購是壟斷,壟斷對壟斷,跟糧食安全和農民沒關系。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