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最基本部分,是農業生產資料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部分,是各項農業技術和農業生產資料發揮作用的載體,特別是種子已成為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特殊商品。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業的增產增收,種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依據本人多年工作的經歷及分析目前種子行業的某些現象,對現代種子企業的發展提出一些構想,以資探討。 1、我國種業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趨勢 我國的種子企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國營種子公司為主體,雖然過去它曾對推廣普及良種作出過重大貢獻,但是從前以企代政,以政護企的運作,限制了自然、經濟、技術等優勢的充分發揮,越來越不適應當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隨著(種子法)的實施和WTO的加入,中國種業必須清除陳舊觀念,改變老化的體制,增強企業活力。面對國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國內金融資本進入并整合種子行業和國外種子公司的大舉涌入中國市場,中國種業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挑戰和競爭,同時機遇也擺在了中國種業人的面前。未來種業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在生物技術工程、人才、品種、營銷和以種子為基本出發點的農業生產鏈等方面。未來中國種業的發展更加需要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行業指導,更加需要品種創新,更加需要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企業家的遠見、膽識。 2、建立新型的現代化種子企業 以全新的觀念、超前的意識,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育、產、銷一體化的國際型種子公司。種子工程的實施已經構造了中國種業育種、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框架。這種發展框架的配置可以由國營種子轉制,以產權入股形式或同種科研單位聯合而成。另一方面以市場經濟規律為導向,引導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大專院校和跨行業的金融和工業資本,本著優勢互補、做大做強的原則組建現代企業制度的大型種業集團。國家對新型的現代種子企業予以重點支持,特別在科學育種方面,以提高與國外競爭和滿足市場的需求。 3、現代種業競爭力的構想 3.1 科研為本,注重生物技術的應用 一個種子企業立足市場的根本就是科技產品的研究和生物技術的應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等等,農業生物技術已成為當今國際種業巨頭之間高科技競爭的制商點。種子企業應把生物技術創新和應用作為育種手段,重點突破主要農作物的轉基因技術,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并獲得保護。企業應加強科研隊伍的建設,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充實和加強科研一線,增加科研經費,鼓勵科研人員出新、優品種,重獎出優秀成果的科研人員。 3.2 以人為本,人才是企業的核心 人才的競爭將是未來種業競爭的焦點,人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通過人才的培養,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建立:崗位責任考核制度,實行量化管理;以鼓勵增產、增收為前提的獎懲制度;對提供種質資源、技術成果、市場信息、以及質量和管理意見有成績者,按利潤分成制度等。同時,將人才以股權形式納入企業資產中,以發揮其更大的優勢。 3.3 完善的現代化營銷體系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營銷體系是企業向高層次發展的必備條件。現代營銷理念包含著品牌、規模、效益、質量、服務、網絡等等意識。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市場化、社會化和集約化為特征的農業集成過程。創品牌和規模效益,針對農村和農民實際,不斷的提高搶占市場份額。品牌是種子營銷載體,也是企業宗旨、產品質量、客戶信譽的形象表征。在國際競爭日益國內化的市場前提下,國內種子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導入CI工程,提高知名度,營造中國種業知名品牌,勢在必行。同時,應采取不同作物種類和不同目標市場細分.使用不同注冊商標的策略以降低市場風險。以質量求生存,求效益,求發展,是市場經濟規律,也是種子企業制勝的關鍵。服務理念將由產品經營轉變為服務經營。銷售好的產品,提供給農民技術服務,幫助農民分析產品市場,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等,以提高企業的信譽。網絡管銷勢必要走入中國種子市場。網絡技術的應用會打破營銷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市場競爭科學化、有序化。引入CS戰略,結合我國國情健全種子經營策略和方法。 3.4 加入到農業產業價值鏈中,全方位提高競爭力 未來種業的競爭是立體化的全方位的競爭。農業產品消費將決定著農業生產的方向。種子做為農業生產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曾被忽視了在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以前種子企業只注重種子市場的開發和建設。導入農業產業鏈概念,從戰略角度去分析和判斷未來種業競爭的走向。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實行的定單農業、農業規模化生產和企業加農戶的經營方式等等,也正是農業產業鏈的具體體現。部分種子企業已經參與到了農業產業鏈中去,以增強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