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藍、綠,這些看起來花花綠綠的小顆粒不是糖豆,而是都穿上環保“外衣”的化肥。近日,由湖北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徐祖順領銜的“高分子材料研究課題”已經順利完成,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將在國內推廣使用。“我們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給化肥表面包一層膜,就像給它穿了一件綠色環保的衣服。”徐祖順說。
據徐祖順介紹,這些“穿衣”的化肥被稱為緩控釋肥,就是在肥料表層包一層膜,使肥料養分的釋放速度變緩,讓作物吸收充分,以提高化肥利用。
“傳統的化肥撒入土壤后流失得快,作物吸收不充分,肥料利用率低。而且流失到水體、土壤和空氣中會造成各種污染。”徐祖順說。
被稱為“21世紀的肥料”的緩控釋肥是化肥中的極品,而目前在中國肥料市場的使用率僅占1%,主要原因是價格太高,國內絕大多數農民用不起。
“緩控釋肥價格貴在包裹化肥的緩釋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徐祖順說,課題組通過選用一些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為主要原材料,開發出用于制作包膜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用課題組研發成功的包膜材料做的緩控釋肥,每噸價格只高出普通化肥十分之一左右。
在對緩控釋肥包膜材料的研究中,徐祖順還發現,國內目前使用的緩控釋肥包膜材料,雖然會讓養分緩慢釋放,但卻無法實現自動分解腐化,這就造成了緩控釋肥的二次污染。
結合科研方向,徐祖順選取天然高分子材料作為包膜材料,有效解決二次污染問題。“我們從土豆中提取淀粉作為制作包膜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該材料綠色環保,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徐祖順介紹說,“土豆淀粉在土壤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吸收,用作包膜材料對環境和作物都沒有污染。”
去年6月,這一新產品已在湖北進行批量生產,并在國內推廣,產品訂單量成倍增長。目前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金正大公司也提出與其形成戰略性合作關系。據悉,徐祖順的這項研究成果目前已申請專利并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