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新惠農農業生產資料(北京)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孫建文
(1988年至2010年先后在貴化、中化從事磷復肥營銷和管理工作)
嘉賓觀點:
近期國內磷復肥市場估計仍以觀望僵持為主,后期價格趨勢應以震蕩為主,企業和經銷商都急待國家政策的明朗。但從長遠看明年很難維持現在的高價位。
磷復肥市場未脫迷離
《中國農資》記者: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磷復肥市場這種成交低迷的現狀的?
孫建文:不久前結束的西安磷復肥產銷會并沒有解開磷復肥后市的迷霧。會前二銨企業大幅降價對市場稍有撬動,但又被不時傳出的關稅政策調整傳聞降了溫,經銷商信心受挫,磷復肥企業紛紛采取計息、保底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加之國際金融大環境惡化的影響,國際化肥市場不斷走低,需求減少,使國內原本低迷的磷復肥市場更加迷離,進入了相對停滯的霜凍期。
究其原因,一是國內磷復肥產能嚴重過剩且產能不斷擴大,在國內需求沒有放大的情況下使得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近幾年出口成了疏導產能的主要途徑而且是唯一出路。據統計,磷酸二銨2008年出口量占當年產量的10%,2009年出口量占到19.69%,2010年更升至34.29%;而2011年二銨出口量下降,但重鈣和氮磷二元素復合肥的大量出口使國內磷復肥企業產能得以釋放,同時也帶動了磷酸一銨和氯化銨的銷售和價揚。目前磷復肥企業尤其是復合肥企業開工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賴出口。二是淡儲旺銷模式運作的結果往往是淡漲旺跌,經銷商近年都受到了傷害,心有余悸,不敢大量備貨,多以隨用隨采的方式為主。三是國家宏觀緊縮的政策下,操作資金成本提高,經營風險加大。四是目前復合肥市場報價與二銨的性價比有較大空間,這是造成國內復合肥冬儲不利的一個主要因素。二銨與復合肥有一定的替代性,二銨價格低,就會對復合肥形成替代,這在二銨、復合肥的共有市場華北和東北會有所表現。
出口不會形成價格支撐
《中國農資》記者:您對磷復肥的后市如何判斷?出口政策的調整是否會對市場產生影響?
孫建文:綜合來看,近期國內磷復肥市場估計仍以觀望僵持為主,后期價格趨勢應以震蕩為主,企業和經銷商都亟待國家政策的明朗。但從長遠看明年很難維持現在的高價位。一是前期工廠紛紛停產檢修,減產保價,但隨著工廠檢修結束,產能必將放大,產需矛盾會有所體現。也就是說產能過剩的基本矛盾還將長期存在;二是目前化肥及原料的市場價格是近十年來的第二高位,主要是出口國際市場價格的推動,以及前期進口硫磺價格的成本的支撐。而目前氯化銨、硫磺、礦石已出現下跌跡象。
當期大家期待的是國家出臺怎樣的關稅政策?但這也只是解決國內經銷商的信心問題。如國政策封死,則必然打壓國內市場;即使國家關稅政策留有活口,歐債危機的蔓延也會影響國內的出口量。目前二元素復合肥、保稅尿素的出口價格已有不小下降。因此,明年的國內出口至多是量的釋放,而不太會形成價格的支撐。出口的依賴作用會明顯降低。
利好依然存在廠商聯營是出路
《中國農資》記者:目前的磷復肥市場是否還有一定的利好因素?企業應如何去應對?
孫建文:當然對磷復肥行業的利好因素也一直存在。一是國家扶持三農政策不變,國家淡儲量增加;二是企業庫存量低,暫無銷售壓力。三是復合肥企業一銨等原料庫存低,后期生產有較大需求;四是東北經銷商春季二銨存貨大多轉出口,無積壓庫存;五是全國南北春耕備貨在即,加上春運可能的影響,過遲備貨將不排除春耕用肥時,區域性的缺肥,導致局部價格上漲。我認為時下廠商上下游聯營應為規避風險、穩健經營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