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幅度地提高農民收入,最大限度地解放農村的勞動生產率,近兩年來原平市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截至目前,全市流轉土地面積超過20萬畝,占到土地總面積的兩成。通過土地流轉,不但出現了一批種植、養殖大戶,而且也“轉”出上萬“雙薪農民”,他們既掙著一份土地流轉的錢,又在流轉出去的土地上打工掙著工資。與此同時,土地流轉對農資市場帶來的影響也不可小視。
影響之一:觀念發生深刻變化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多少年來,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都是農民最為關心的農業豐收因素,但是隨著土地流轉,他們雖然享有土地承包權,卻出讓了土地的經營權,所以他們再也不用去關心種什么,買什么種子,施多少肥料,噴什么農藥……而那些通過土地流轉出現的經營大戶則開始關心起農資的投入來。大戶種植與散戶種植肯定會有許多不同的經營理念與方式,需要去認真關注,才能掌握主動權。
影響之二:品種要求不斷創新
早些年,農民種地還有一句俗話,那就是“莊戶人不用問,別人種甚咱種甚”。就連買化肥、買種子也一樣,街坊鄰居之間都會相互借鑒。可如今卻不一樣了,不少通過土地流轉出現的種植大戶,絕大部分都是經營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種植業,比如糯玉米種植,不但需要糯玉米專用肥料,而且出于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要求,對農藥的選擇也要求更高。另外,產品的包裝等也需要提供,所有這些都是用傳統的農資經營方式無法解決的,必須更新經營觀念,才能適應市場。
影響之三:深入調查不可缺少
通過土地流轉出現的種植大戶,他們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化種植,更有利于一些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也更需要高技術含量的農業生產資料來支持。因此,作為農資經營企業,有什么新產品、新技術,更適合在他們這里做推廣示范,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使這些種植大戶真正成為農資經營企業的“試驗田”與“示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