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農藥市場 > 正文

生物農藥,最難攻克“應用關”


農資網 2012年7月9日 10:30 來源:文匯報
關鍵詞:農藥
 害蟲有天敵,也有它們的致命傳染病,科學家利用這些自然規律,研制出生物農藥。生物農藥能高效防治病蟲害,不易產生抗藥性,對環境和人體又很安全,照理說應該“以摧枯拉朽之勢”取代化學農藥。

  然而,自從1972年生物農藥研制在我國起步,發展至今它的應用普及率還只有3%-5%。國產的生物農藥,一半以上出口去了歐美等地。

  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為何我們自己不多用些生物農藥?在河南省濟源市采訪,記者從一家生物農藥企業和它的農民用戶那里,了解到一些緣由。

  害蟲是生產原料

  中國科學院與河南省在2002年啟動了一個院地合作項目,共建生物農藥的產業化基地,將中科院各個研究所研發的生物農藥技術,集中到這里做產業轉化。

  這個項目落在濟源白云實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私人創辦的企業,總經理程清泉堅信,生物農藥在中國會有燦爛明天。對每一個前來轉化的技術成果,他們都十分用心,跟科學家合作愉快。

  生物農藥分很多種,天敵、昆蟲病毒、植物抗生素是其中重要的三大類。在這家公司,每一類都有專門的生產線。

  這地方非常有趣,養了許許多多害蟲:培養天敵,拿它們當“飼料”;生產昆蟲病毒,則拿它們做“生物工廠”。而怎么大規模、低成本地飼養害蟲,正是一項關鍵技術。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秦啟聯實現了這一突破。大量棉鈴蟲擠在一起,極易自相殘殺,結果他找到了獨特的飼料配方,能使它們和平共處。“這一來,現在我們要多少棉鈴蟲就能有多少,用它們繁殖昆蟲病毒,成本大大降低。”秦啟聯介紹說,昆蟲病毒感染棉鈴蟲后,就在蟲體內繁殖,待棉鈴蟲死亡,可將病毒提純出來制成粉末狀農藥;農民將農藥兌水稀釋,便能直接噴灑到田里殺蟲。

  瓢蟲是蚜蟲的天敵,昆蟲病原線蟲是天牛、韭蛆及地下害蟲的天敵。只要有害蟲做“飼料”,它們都能大量生產出來,投放到需要的地方控制蟲害。

  白云公司投資5000余萬元,已建成4條昆蟲飼養及病毒擴增生產線,2條原藥生產線,3條產品加工生產線和生物農藥技術研發中心,成了我國最大的昆蟲病毒殺蟲劑研發與生產基地。

  此外,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的高效植物抗生素新奧霉素也在這里中試,目前已建成年生產能力200噸的發酵中試生產線。

  西瓜地里的糾結

  生物農藥的效果相當好。植物病毒病有“植物癌癥”之稱,作物一旦感染,很快就會停止生長,繼而死亡。新奧霉素是它目前少數幾個“克星”之一。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肖亮介紹,在作物生長的合適時機噴灑新奧霉素,可減輕病害對苗期的影響,使幼苗生長健壯,“我們在寧夏示范基地使用后發現,化學農藥少用了30%-40%,而最終收成提高20%-30%。而且水果的果型均勻,商品率高,還能賣出更高價格,農民收益增加。”

  那農民是不是就更喜歡用生物農藥呢?答案似乎不那么肯定。

  在濟源市郊的承留鎮衛佛安村,有幾百畝用新奧霉素防治西瓜病毒病的示范田。去年,農民王上營家的4畝瓜田使用公司贈送的新奧霉素,抗住了西瓜病毒病,種瓜收入從4000元增加到6000多元。今年,他自己買來新奧霉素噴灑瓜田。

  一畝瓜田需用20毫升的新奧霉素兩袋,分兩次打藥,成本14元。雖比化學農藥貴些,但與增加的收入相比,可說微乎其微。不過,另一位瓜農王國軍不這么想:新奧霉素只能防治病毒病,碰上其他病蟲害還得打別的農藥,費事不說,七七八八一算,成本就上去了;再說每年的西瓜收購價格并不穩定,所以到底能增收多少,心里沒底王國軍覺得,像“樂果”這樣“勁大”的高毒農藥,似乎更能“一勞永逸”。

  農民的想法很現實。為讓他們眼見為實、口服心服,程清泉正設想建一片試驗田,只用生物農藥,看它能不能完全防治住病蟲害,同時估算使用生物農藥的真實成本。“目前中國生物農藥的使用率只有3%-5%,而歐盟達到了30%-40%。”他認定,生物農藥在中國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關鍵還是更新觀念

  價格是生物農藥推廣難的主要原因嗎?其實不能只算經濟成本賬,生物農藥還有生態、社會效益。這就涉及人的觀念轉變。

  肖亮說,當病蟲害大面積發生時,生物農藥的效果未必比得過化學農藥,但如果轉變觀念,將“治療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生物農藥就有優勢。“歐洲人十分推崇生物農藥,我們產品的一半出口去了那兒。”程清泉也認為“觀念”是生物農藥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兩人都說,在這方面政府應該發揮更多作用。

  在衛佛安村的瓜田田埂上,不時有村干部模樣的人在巡視,他們一看到陌生人就問:“你是來推銷農藥的嗎?”這是村里新組織的西瓜種植協會的工作人員。協會由瓜農自愿參加,工作人員在收獲季節幫著瓜農賣瓜,平時巡視田頭,阻止推銷高毒農藥。

  記者碰上了協會副會長楊乾升。他告訴記者,近幾年政府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每到收獲季節就派人下來檢查,如果發現使用高毒農藥,甚至會把整畝瓜田翻掉。當然,如果驗收確定為“無公害”,西瓜就能賣更高價格。這成了農民們抵制高毒農藥的一大動力。

  濟源市區有個世紀廣場,所有樹木都用瓢蟲來防治蚜蟲,還在草地、樹木上噴灑了線蟲,防治會蛀空樹木的天牛和啃食草根的蠐螬這里是市民休閑場所,不能噴灑有損環境的農藥。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許艷麗告訴記者,以前用化學殺蟲劑,殺死蚜蟲的同時也殺死了瓢蟲等天敵,但任何藥物都不可能把蟲一個不漏地徹底殺滅,而蚜蟲的繁殖能力強于天敵,結果藥力過后,蚜蟲災害反而更重。生物防治則能在瓢蟲和蚜蟲之間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長期控制蚜蟲數量。

  盡管每株樹木需要放上千只瓢蟲,成本十幾元,但因為社會效益好,由政府埋單,這里成了一個成功的生物防治示范點。

(作者:許琦敏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