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廣東大眾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2年中國首屆土壤調理劑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目前我國土壤肥力退化、耕地遭受污染的情況下,土壤調理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目前日益凸現的土壤污染、退化、缺素等問題成為影響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壤與肥料技術處處長李榮介紹,目前我國40%以上耕地土壤已退化、1.5億畝耕地被污染,每年造成1000多萬噸糧食減產。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就引進我國的土壤調理劑產品被重新提起,經過科研部門人員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土壤調理劑在近幾年得到迅猛發展。
“需要認清的是土壤調理劑并不是肥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趙秉強指出,當前對于土壤調理劑的主流定義是用于改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使其更適宜于植物生長的產品,而不是提供植物養分的肥料。他還預測,未來國內化肥供應量將會出現拐點,由當下6000多萬噸下降到5000萬噸左右,而具備調節土壤酸堿度、降低鹽堿危害、解決連作障礙等功能的土壤調理劑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會上,有關專家就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調理劑登記管理制度、土壤調理劑發展現狀與展望、土壤連作障礙管理及防治、腐植酸對土壤的調理作用、調理劑改善土壤理化癥狀的對比實驗、微生物修復菌劑的研發及應用前景、土壤調理劑推廣施用瓶頸、土壤調理劑企業的營銷布局及戰略等方面做了精彩報告,并就土壤調理劑行業形勢、發展動向、推廣應用模式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