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棉花種植面積305萬畝,比去年減少15%。其中抗蟲棉占95%以上,均為春播棉。前期病蟲害總體輕發生,預計中后期病蟲呈中等發生趨勢。其中三、四代棉鈴蟲偏輕發生,棉盲蝽中等至偏重發生,煙粉虱中等發生,棉蚜、棉薊馬、棉葉螨等害蟲輕至偏輕發生,枯黃萎病偏輕至中等發生。
一、棉花前期病蟲害發生情況
棉花前期主要病蟲發生特點是:病蟲害總體為輕發生,輕于常年;蟲害以盲蝽象、棉鈴蟲、煙粉虱為主。
1、棉鈴蟲。一、二代輕發生,主要發生在沿海、淮北棉區。二代卵高峰在6月下旬。據各地調查,截至7月4日,二代百株累計卵量全省平均44.5粒,低于去年(150粒),其中豐縣百株累計卵量最高,達420粒;二代幼蟲量全省加權平均百株0.4頭,與前兩年持平略降,淮北棉區略高,為百株4.4頭。
2、盲蝽象。以綠盲蝽為主。一代、二代均為輕發生,程度低于去年,低齡若蟲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發生期與常年接近。6月底至7月初全省普查,二代盲蝽象百株蟲量1.13頭,沿海局部百株蟲量為12頭;新被害株率1.08%,沿海局部為12%。
3、煙粉虱。前期輕發生。由于設施農業面積繼續增加,而棉田面積下降幅度較大,單位面積棉田承受蟲口密度上升。據海門7月2日普查,蟲株率41.6%,百株三葉蟲量197.2頭,均顯著高于去年同期。東臺7月2日普查,百葉成蟲3.5,也略高于去年同期。
4、棉蚜、棉葉螨、棉薊馬。前期均為輕發生,但蟲量高于去年。全省7月初普查,棉蚜有蚜株率4.17%,淮北棉區為70%;百株蚜量23.26頭,沿海局部為259頭。棉田紅蜘蛛百株蟲量109頭,有螨株率7.57%。
二、中后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
預計中后期主要病蟲將中等發生,與去年相比,總體持平略輕。其中棉鈴蟲、棉葉螨、棉蚜、棉薊馬等害蟲將偏輕至中等發生,棉盲蝽、煙粉虱中等至偏重發生,枯黃萎病、鈴期病害等偏輕至中等發生。
(一)預報結果
1、棉鈴蟲。預計三、四代棉鈴蟲為偏輕發生,沿海部分地區中等發生,三代卵高峰在7月下旬,發生期與常年相近。
2、棉盲蝽。預計偏重發生,三代綠盲蝽、中黑盲蝽2、3齡若蟲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
3、煙粉虱。全省大部分地區中等發生,淮北、沿海局部棉區偏重發生,發生盛期在7月下旬和8至9月。
4、棉蚜。沿江、淮北大部棉區中等發生,沿海、淮北北部、里下河棉區輕發生,發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以及9月上旬。
5、棉葉螨。沿江、里下河、淮北大部棉區偏輕發生,沿海及淮北部分棉區中等發生,發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
6、枯黃萎病。偏輕發生,如果氣候適宜,可能在淮北北部棉區偏重發生,發生盛期將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7、鈴期病害。偏輕發生。主要發生區域在沿海、淮北北部棉區,發生盛期在9月。
(二)預報依據
1、病蟲發生基數
棉鈴蟲。二代棉鈴蟲雖然輕發生,但目前田間蟲、卵量較高。據豐縣調查,二代百株累計卵量較常年高48.3%,畝殘蟲量平均14.72頭。
棉盲蝽。由于近期各地普遍開展了一次防治,二代棉盲蝽田間殘留蟲量較低,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其中里下河棉區百株蟲量2.4頭,沿海棉區1.2頭。
煙粉虱。據各地7月初普查,沿海棉區平均百株蟲量65.98頭,其中部分高的田塊796頭,有蟲株率41.6%,明顯高于去年。
枯黃萎病。近年在沿海、淮北部分棉區均有發生,田間菌源充足。
2、栽培因素
今年305萬畝棉花中,95%以上均為抗蟲棉,總體對棉鈴蟲發生不利。但是大多數轉基因抗蟲棉品種為雜交棉,前期營養生長強,植株發棵早,后期植株長勢旺,對棉盲蝽繁殖為害非常有利,此外,套種棉面積166.41萬畝,占總面積54.56%,為煙粉虱、棉盲蝽提供了豐富的食料,延長了棉田為害時間。
3、天氣情況
根據氣象臺預測,7月我省江淮、淮北地區降水量將比常年同期偏多,其中,中旬沿海、淮北棉區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至2倍,7月平均氣溫正常略高為主,天氣總體有利于三代棉盲蝽及病害的發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