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農業種植大省,糧食連續9年豐收。除國家政策支持外,種子、化肥及科學種植、田間科學管理等都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作為化肥生產的民營企業,面對市場競爭激烈、供大于求等不利因素,我們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結構調整步伐,在產品技術和質量上多下功夫,為振興農業大省建功立業。”2月4日,吉林市松花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惠接受采訪時說。
目前,該公司擁有的全自動摻混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公司秉承“專心為農業、良心做化肥”的經營理念,全力打造吉寶農牌系列化肥,為當地農民增產創收作出了貢獻。
“民營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普遍存在。吉林省農業種植面積為7251萬畝,需用各種化肥360萬噸,其中摻混肥180萬噸。而吉林省能夠生產摻混肥的企業約有180家,生產能力200多萬噸,已經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劉惠說,“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穩腳跟,企業必須緊盯用戶需求,快速捕捉市場信息,依靠科技進步求生存,以結構調整謀發展。”
該公司面對困難和挑戰,及時調整發展目標。他們采用優質大顆粒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肥做基料,添加氮肥緩釋長效劑、肥料增效劑、磷鉀活化劑、海洋生物制劑及農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中微量元素,研制成功了系列生態肥。
劉惠說:“我們的新產品適合玉米、水稻、花生、大豆、馬鈴薯、葵花等糧食作物,具有速、緩、長三效合一的特點。我們通過大力發展試驗田、試種點,農民的反響非常好,在與普通化肥等價值使用的情況下,這種化肥可使農作物大幅增產,農民增收。”
該公司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但作為民營企業,發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首先,資金短缺一直是當前企業發展的短板。通脹背景下,民營企業規模小,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但大型銀行對小企業“惜貸”,大多數規模較小的企業缺少必要的資信證明和經營業績,增加了尋求擔保單位的難度;可用于銀行抵押的資產很少,一旦在經營中出現資金困難,就無法走資產抵押貸款的路子。
對此,劉惠說:“雖然我們企業也曾面臨這樣的難題。但吉林省和吉林市政府積極牽線搭橋,當地銀行也創新拓展融資渠道,企業的資金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企業發展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同時,劉惠也希望社會、媒體共同努力,廣泛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切實推廣生態肥、有機肥,普及科學施肥知識,提高農民的科學用肥水平,實現增產創收、保護環境雙贏。
“2013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這對于企業來說,正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必將為化肥企業提供大有作為的舞臺。”劉惠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還表示,企業還要多形式多角度來擴大產品知名度,增加網絡推廣,拓展銷售渠道,形成網絡和實地交叉銷售,編制一張強大的銷售網。同時,企業要多渠道爭取獲得金融機構的扶持資金,加強產品售后服務,發掘、培訓、培養、提升經銷商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產品的快速落地,切實增加經銷商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劉惠說:“著眼于化肥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針對靠單一化肥造成的施肥效率下降、農作物營養不良、土壤結構嚴重破壞等弊端,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并結合當地土壤特點,攜手發展綠色、高效化肥,為吉林省糧食產量有序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2013年是公司發展的創新、跨越年,也是開局向好年。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服務農業,惠及廣大農民,為公司實現‘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夯實基礎,讓企業成功邁入吉林省化肥行業龍頭企業的行列。”劉惠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