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警惕農業“化肥依賴癥”


農資網 2013年5月8日 17:21 【
關鍵詞:化肥
近期,記者在河南、安徽、河北等地采訪發現,不少農民盲目跟風追肥,化肥利用率偏低。農業專家指出,化肥過量施用會嚴重污染土壤和水源,長此以往容易陷入“肥越施越多、地越種越薄”的惡性循環,危及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現象值得警惕。

  “施肥像吃藥一樣上癮”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嚴店鄉,今年種了1400多畝地的種糧大戶馬永新,正在地里張羅著給小麥追肥,幾個雇來的農民正戴著草帽與口罩,拎著裝滿氮肥的塑料桶,穿梭在麥田里,邊走邊撒肥。

  “現在種1畝地的化肥用量是20年前的10倍。”今年57歲的馬永新給記者算了一筆施肥賬:一季麥子至少要施基肥、拔節肥、分裂肥、穗肥等四種肥料,有的農民還會補上硼肥等微肥,以補充土壤微量元素,平均1畝地每季糧食要施肥80公斤。

  “想要高產量,化肥肯定投入要大,見效也快,氮肥一撒上,小麥葉子長勢就好,看起來濃綠喜人,磷肥鉀肥又能讓秸稈粗壯。”馬永新說。

  在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鎮中曹村,記者在地里遇到了正在澆地的農民馬有永,對于現在種地化肥用量大,他也深有體會:“與前幾年相比,現在平均每畝地復合肥要多用10公斤,尿素也要多用5公斤到10公斤。”

  記者在安徽、河南、河北等農業大省采訪發現,目前不少農民在化肥施用上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要提高糧食產量就得靠施肥。河北省邯鄲市農業局土壤肥料站副站長毛衛東介紹,很多農民認為大水大肥能提高糧食產量。如小麥拔尖兒,一般1畝地追肥20公斤即可,但不少農民的化肥用量卻在30公斤至40公斤,追肥量多了1倍。

  河北石家莊市行唐縣賈木村農民馬志明告訴記者,雖然農業部門測土配方指導農民用多少肥,但大家總覺得農業部門給的化肥用量少,加上化肥養分還會流失,怕肥力不夠,就再多用點。“就像吃藥上癮一樣,醫生讓吃一片兒,他就吃兩片兒,覺得藥力大、見效快,習慣性施肥就是這樣。”邯鄲農民郝科向這樣比喻。

  利用率低污染土壤,惡性循環令人擔憂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農民化肥用量陡增的背后,我國肥料的總體利用率卻相對偏低,大量未被農作物有效吸收。肥料白白浪費不說,隨著長年累月的累積,還會對土壤和水質造成污染,并使農產品質量下降。

  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連紫說:“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畝15公斤,目前我國化肥單位面積平均施用量約為每畝58公斤,總體利用率約為30%,70%都浪費了。”

  安徽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郭熙盛分析,化肥過量施用容易造成三大后果:一是揮發到大氣中,加劇溫室效應和空氣污染;二是下雨后溶解到河流、湖泊,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并滲透到地下水中,破壞了地下水水質;三是導致土壤內部養分結構失衡、透氣性差、保墑能力低下,導致土壤板結、鹽漬化和酸化等。過量施肥尤其是氮肥過度施用,已成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氮肥過多會破壞土地細胞,土壤就會板結,鉀肥用多了還會污染地下水。”馬永新、郝科向等多位農民對如今越來越嚴重的土壤板結深有感觸,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現在犁地農機的刀片經常容易損壞,用手摸一摸土,比前幾年硬多了。

  基層農業干部介紹,化肥施用過多,對作物本身也有影響。比如氮肥多了,會降低農作物自身的抵抗力,容易招病蟲害。化肥、農藥等的施用還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密切相關,過量施肥會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河北省承德市農牧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長于寶海說:“對于蔬菜來說,氮肥用量過大的話,作物體內的殘留成分容易轉化為亞硝酸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濫用、盲目施用化肥,導致耕地質量逐年下降,土壤營養就跟不上,反過來又得施更多肥,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未來不敢想象。”郭熙盛表示擔憂。

  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施肥理念亟待轉變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我國化肥利用率不高、浪費嚴重,與我國耕地使用的集中度不高、分散經營有直接關系。很多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方式接受程度不高,施肥方法不正確,包括農家肥、作物秸稈等在內的有機肥施用量更是大大減少,成為化肥過量施用的主要“癥結”。

  記者采訪時看到,很多農民施肥時常常把肥料直接撒在土壤表面,不僅降低了作物的吸收率,而且容易造成肥料揮發、流失,污染環境。“如果能施至地下20公分,至少能節省20%的化肥。”安徽肥西縣農委總農藝師張丕保說。

  相對于化學肥料的長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品質、性質退化,我國農村傳統施用的有機肥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但一些農民向記者反映,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農民增多,農村養豬的越來越少,豬圈大多閑置,農家肥的來源越來越少,只能靠化肥來維持地力。

  基層農業干部和專家建議,要盡快引導廣大農民改變施肥方式和用肥結構,從源頭上減少化肥施用量。農業部門應加強對農民科學施肥的宣傳教育和技術指導,向農民灌輸正確的施肥理念,改變粗放式的施肥方式。同時,與普通農民相比,種糧大戶更傾向于學習科學施肥、因需施肥方法和技術,以降低種植成本。

  于寶海等人認為,應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促使更多土地流轉到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主手中,改變我國農村土地整體零散經營的模式,提高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生產水平,引導種糧大戶少施肥、施好肥。

  增加有機肥施用比例,改善土質促良性循環。郭熙盛等專家介紹,對于目前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加重,無機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提高綠肥和商品有機肥的施用量,可有效提升土壤的有機質。有機肥的養分比較全面,但由于力度與效果稍小,可配合無機肥共同施用。同時,應加快推動秸稈等作物還田,使疲勞輪作的土地得以休養生息。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