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編者按:多年來,全球鉀肥供給多由壟斷組織把控。而在這個夏末,隨著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全球鉀肥兩大卡特爾之一的BPC,整個行業或將出現變局。烏拉爾公司脫離壟斷組織所為何因?又是否能給自己的轉型帶來破局之變?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也是鉀肥需求大國。由于國際鉀肥壟斷組織的影響,中國進口鉀肥價格一直較高。那么,此次烏拉爾鉀肥公司帶來的這場變動,是否會讓中國鉀肥進口價格下調?在國內鉀肥生產企業逐步壯大的情況下,國內鉀肥市場又將呈現怎樣的變化?
鉀肥是莊稼獲得好收成的關鍵肥料。但恐怕沒人能想到,在這個莊稼長勢最旺且臨近收獲的季節,全球鉀肥市場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自7月底,俄羅斯最大鉀肥企業烏拉爾(Uralkali)宣布退出與白俄羅斯方面長達8年的銷售聯盟——白俄羅斯鉀肥聯盟(BPC,BelarusPotashCorporation,全球鉀肥兩大壟斷聯盟之一)以來,各大相關企業經歷了股價暴跌、全球鉀肥供應自律進一步瓦解的巨變。而整個行業震幅明顯,開始要慢慢接受并適應鉀肥業暴利時代終結的事實……
“這是全球鉀肥市場的一次重大再平衡”。俄羅斯阿爾法銀行的分析師多羅格夫說,在價格卡特爾(壟斷組織形式之一,由一系列生產類似產品的獨立企業所構成的組織,集體行動的生產者,目的是提高該類產品價格和控制其產量)瓦解后,鉀肥行業的現有全球市場結構將被推倒重來。
鉀肥大鱷退出BPC
今年7月30日對全球各大鉀肥生產企業的老總們來說,是異常忙亂的一天。這一天,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商俄羅斯烏拉爾宣布,將退出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elaruskali)聯合成立的銷售企業——BPC,未來所生產的鉀肥產品不再通過BPC獨家銷售,而是由烏拉爾鉀肥公司負責銷售和出口。
烏拉爾首席執行官拉季斯拉夫·鮑姆加特納表示,烏拉爾退出白俄羅斯聯盟的原因是聯盟的另一位成員——白俄羅斯國家鉀肥廠違反協議,繞開聯盟自行出售鉀肥,因此,烏拉爾也決定自行銷售,并且將著力擴大產量,將2015年的出口目標從1050萬噸提高至1400萬噸。
隨后,白俄羅斯鉀肥公司與卡塔爾化工和石化產品營銷配送公司(Muntajat)就雙方共同銷售化肥事宜簽訂了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負責每年銷售300萬噸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生產的化肥。
消息一出,從紐約、法蘭克福到以色列,主要鉀肥生產企業股價全線暴跌。
中宇資訊分析師李艷君對《中國貿易報》記者表示,多年來,全球鉀肥市場基本被兩大銷售聯盟主導,一個是BPC,另一個是北美鉀肥銷售聯盟(Canpotex)。而烏拉爾退出鉀肥價格卡特爾,好比沙特阿拉伯退出歐佩克,由此帶來的行業地震超乎預期。
高盛集團(GS)分析師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烏拉爾公司的這項決定應該會導致鉀肥價格出現“重大而迅速的下跌”。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BMO Capital)分析師喬爾-杰克遜(Joel Jackson)也預測,鉀肥每噸價格將會下降100美元左右。
利益聯盟并不牢固
據了解,在全球總規模近220億美元的鉀肥市場,兩大巨頭控制著三分之二的份額。后者在1985年由北美三大鉀肥生產商——加拿大鉀肥公司、加拿大嘉陽公司和美加合資廠商美盛公司共同組建。而BPC是在8年前組建的,控制著全球鉀肥市場43%的份額,成員之一烏拉爾的鉀肥產量約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為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兩大價格聯盟也一直配合默契,在中國、印度等全球最大的鉀肥消費市場制定完全統一的售價。
然而,這種利益的聯合并非牢不可破,一旦出現矛盾,就會分裂。卓創資訊鉀肥分析師李峰指出,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大宗商品價格齊跌的背景下,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國際鉀肥生產寡頭開始對鉀肥統銷方式產生不滿,在分配數量、銷售策略、企業利潤方面,產生的分歧也逐漸增大。分裂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在國際鉀肥市場,一方面,壟斷企業獲得暴利,另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兩家組織主導下的國際鉀肥市場是畸形”。中國鉀鹽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魏成廣也認為,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行業研究員楊敏指出,在兩大鉀肥聯盟的控制下,國際鉀肥市場產能已嚴重過剩,聯盟中的鉀肥企業必須限制產量以保證價格,而不在聯盟內的小企業會通過滿負荷生產和擴產來填補兩大銷售聯盟限產所帶來的產量空缺,蠶食他們的保價成果,極端的情況是最終逼迫兩大聯盟停產才能保住價格。當限產不如降價劃算的時候,價格聯盟中的企業為了保證利益會做出選擇,例如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聯盟。
另外,也有分析認為,BPC的破裂也許會導致北美鉀肥聯盟瓦解。這是因為,如果其還想維持高價,就必須單獨消化全球1500萬噸鉀肥過剩產能。權衡利害,其離破裂或許并不遙遠。
壟斷格局將被打破
此外,這對于其他鉀肥生產商和過慣了好日子的鉀肥巨頭們來說,不一定是個好消息。烏拉爾鉀肥公司是全球成本最低的生產商,交付時的現金成本為171美元/噸,離其最近的同行成本也在205美元/噸,而行業平均現金成本為240美元/噸。而行業壟斷平衡被打破以及價格可能大跌的前景,也足以讓企業高管們坐立不安。
“國際鉀肥壟斷組織主要根據市場供需關系調整旗下工廠開工率、確定壟斷價格(如對中國大合同價格原來是由BPC先確定,北美鉀肥銷售聯盟價格與BPC持平)來攫取高額的壟斷利潤。”李艷君表示,“BPC的瓦解,使得國際鉀肥壟斷格局被打破,增強了世界各需求地區鉀肥議價能力。”
有分析指出,以烏拉爾鉀肥公司退出BPC為引子,國際鉀肥價格將持續下跌一段時日。鉀肥價格可能會在現有基礎上再跌近三成,從而終結鉀肥業的“暴利”時代。失去價格保護后,企業之間的比拼也將更看重實力和成本,鉀肥市場的成本競爭時代或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