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年好耕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1年聚焦“三農”,將糧食安全、農村改革、農業現代化等列為國家基本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新政,為化肥生產、流通、經銷等企業帶來重大利好。春耕在即,日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會同行業協會、化肥生產流通企業等,圍繞促生產、保供應進行了春耕化肥供需形勢分析會商,認為2014年春耕化肥整體供大于需,資源保障程度高,價格較為穩定。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介紹,近兩年來,國內氮肥行業投資熱情高漲,產能增長勢頭迅猛。2013年,預計全國化肥產量超過7000萬噸。另據調查,2013~2015年,國內將新增合成氨產能約1500萬噸、尿素產能2000萬噸。到2015年,全國合成氨產能將達8350萬噸,占全球的37%;尿素產能達9500萬噸,占全球的44%。從化肥資源供應方面看,完全可以滿足春耕、秋播等旺季用肥需要。
國家發改委的市場監測也佐證了這一判斷。2013年10月到今年1月底,國內化肥生產基本正常,產量同比有所增長,主要品種均供大于求;流通環節儲肥較為充裕,批發等中間環節庫存略有減少,但主要淡儲企業資源下浮比例提高,總體庫存高于上年。化肥市場價格也趨于穩定。
但也有業內人士反映,產能相對過剩以及部分生產原料供應受限已使得化肥企業開工率有所下降,成本上升加大企業運行壓力,部分區域鐵路運輸瓶頸對化肥流通形成較大約束。受此影響,不排除春耕時段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用肥緊張的情況,但總體對農業生產影響不大。此外,目前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仍較為猖獗,生產流通企業經營風險加大。
為更好地保障春耕化肥供應,李壽生指出,希望全國化肥生產流通企業,一是要科學安排生產,全力保障化肥足額供應;二是要保證化肥質量,尤其是復混肥生產企業一定要采取技術手段,確保產品質量過硬;三是要強化農化服務,企業不光要把產品賣出去,還要努力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提高肥效;四是要在降本增效、節能減排與安全生產上下大力氣,做到安穩長滿優生產。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管理部門也要求,各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責,在保障化肥生產原料供應、優先安排化肥鐵路調運、落實好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任務、提高農化服務水平、強化農資質量管理、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加強企業自律行為引導等方面切實盡到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