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將于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堪稱“史上最嚴”,由結果入刑變為行為入刑,將會由環保部和公安部研究聯合執法。農藥行業作為化工幫也污染較重的行業,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現行的農藥無水排放標準在2001年開始制定,但是近年來農藥更新換代速度快,導致最早制定的10項標注中諸如有機氯、氨基甲酸酯等已被淘汰,標準必須重新完善。此次 2013年啟動的農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更是在農藥行業首次將大氣污染提上環保標準,環保門檻繼續上升。
5月13日,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農藥行業HSE高層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本次研討會圍繞制定中的的關于水污染排放標準和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展開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兩項標準的制定有利于中國農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然而在兩項標準制定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排放標準問題很難達成統一,這讓企業感到緊張。
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胡林林闡述了現行水污染排放標準中的主要問題:間接排放標準限值(三級值)過寬,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于COD(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指標又過嚴,特征污染物指標覆蓋面不足,農藥品種產量變化致指標過時。同時已有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現有10項標準對農藥總行業的覆蓋面存在問題;第二,監測方法配套工作不夠完善;第三,未設定綜合毒性指標;第四,排放標準不適用工業園區間接排放;第五,未統籌考慮復配和制劑中的污染物控制標準。胡林林表示,新標準將在今年底公開征求意見,明年進入行政審查程序,預計2017年正式實施。
環保技術標準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梁興印介紹了農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框架,強調其目的是為了控制農藥生產中向大氣排放污染物,降低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惡臭氣體、有毒氣體排放量,減少對霧霾天氣、環境空氣的影響。更能促進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行業優勝劣汰。標準將涉及到農藥制造(含原藥、農藥中間體及制劑生產、貯存、包裝)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現有企業將給予兩年過渡期,新建企業嚴格按標準執行。目前污染物排放標準數據信息采集、分析、取樣檢測排放濃度等正在有序進行,預計2014年年底將公布《農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大氣(qi)(qi)污染(ran)物(wu)排放標準(zhun)在(zai)中(zhong)國(guo)(guo)農藥(yao)行業(ye)(ye)第(di)一(yi)(yi)次提(ti)出,更加(jia)受到參會(hui)企業(ye)(ye)代表(biao)的關注,他們(men)關心新標準(zhun)會(hui)不(bu)會(hui)門檻過高、現(xian)有的排放物(wu)處理設備(bei)能否達標。代表(biao)表(biao)示(shi),空氣(qi)(qi)污染(ran)物(wu)標準(zhun)制(zhi)定(ding)是農藥(yao)工業(ye)(ye)發(fa)(fa)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尾氣(qi)(qi)樣(yang)品收集中(zhong)不(bu)可(ke)控因素太多(duo),很難形成統一(yi)(yi)標準(zhun),同時(shi)現(xian)有的檢測設備(bei)和手段不(bu)足以應對新標準(zhun)。對此環境部(bu)的專家則表(biao)示(shi),標準(zhun)制(zhi)定(ding)會(hui)以國(guo)(guo)外標準(zhun)為研究(jiu)參考(kao),并(bing)邀(yao)請大部(bu)分中(zhong)國(guo)(guo)企業(ye)(ye)參與共同制(zhi)定(ding),其目的不(bu)是為了限制(zhi)企業(ye)(ye)發(fa)(fa)展,而是要促進中(zhong)國(guo)(guo)農藥(yao)行業(ye)(ye)健康持(chi)續發(fa)(fa)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