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菌源基數、品種抗性、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陜南春播馬鈴薯晚疫病中等發生,山區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發病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預測依據
1、病害始見期偏晚,目前發病重于去年同期。
今年晚疫病始見期偏晚,田間病株始見期漢中市4月10日,較去年晚5天,安康市4月22日,與較去年早1天。據陜南3市近期調查,漢中、安康兩市發生面積20.04萬畝,較去年的25.2萬畝減少5.2萬畝,商洛市未見病。漢中市主要發生在城固、略陽、寧強、洋縣、勉縣等地,程度重于去年,發生面積8.01萬畝,較去年同期增加0.63萬畝,其中城固縣發生2.5萬畝,平均病株率6.35%,高于去年的4.97%;寧強縣病田率15.8%,平均病株率13.6%,高于去年的病田率6.3%,平均病株率1.3%。安康市正處于發病始盛期,發生面積12.03萬畝,較去年減少5.32萬畝,全市平均病株率4.7%,高于去年的3.5%,最高病株率28%(紫陽),其中,漢濱、紫陽、平利、石泉等縣區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8%、9.9%、1%、6%。
另據馬鈴薯監測預警系統顯示,陜南27個監測點5月19日10個點紅色預警提示,需立即防治,4個點橙色預警提示,需密切監測,侵染升級時開展防治,其中西鄉縣柳樹鎮豐東村、鎮坪縣鐘寶鎮、鎮坪縣曾家鎮點分別進入6代4次、6代3次、5代1次浸染紅色預警提示(3代及以上紅色預警需防治)。
2、主栽品種抗性較差
據統計,今年陜南3市馬鈴薯種植面積234萬畝,較去年增加7萬畝,主栽品種有紫花白、早大白、克新系列等,大都對晚疫病抗性較差,感病品種約占種植面積的70%。
3、氣象條件總體不利
5月5-17日,正值陜南馬鈴薯易感病的花期,降雨10-25mm,較常年偏少,對晚疫病發生不利。據省氣象局預測,5月份降水陜南中西部偏多1~2成外,其余大部地方偏少1~2成,不利于晚疫病發生,但27~28日全省普降小雨,利于病菌侵染。
馬鈴薯晚疫病為典型的氣候型流行性病害,花期易感病,由于各地馬鈴薯播期不同,且山區田間小氣候差異較大,發病時期不一致。請各地植保部門密切關注當地馬鈴薯種植區的天氣狀況,認真做好系統監測和田間調查,及時發布病情預報,當田間或周邊地區出現中心病株時,立即拔除病株,同時開展全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