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廣義的定義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控制、影響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謝、生長、發育、繁殖過程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產物及應用生物技術產生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狹義上是指在農業生產中,為保障、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的成長,所施用的殺蟲、殺菌、殺滅有害動物(或雜草)的一類藥物統稱。特指在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以及調節植物生長、除草等藥劑。
根據原料來源可分為有機農藥、無機農藥、植物性農藥、微生物農藥。此外,還有昆蟲激素。根據加工劑型可分為粉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乳劑、乳油、濃乳劑、乳膏、糊劑、膠體劑、熏煙劑、熏蒸劑、煙霧劑、油劑、顆粒劑和微粒劑等。大多數是液體或固體,少數是氣體。
農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從不使用農藥的自然農業發展到使用農藥的現代農業,農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如果農業生產上不使用殺蟲劑,而用非化學方法來替代,估計由害蟲引起的作物損失還要增加5%;停止作用殺菌劑,作物的損失會計將增 加3%;如果限制使用除草劑,作物損失將增加1%。在美國,不使用農藥,農作物和畜產品減產30%,而農產品的價格增長50%--70%。在英 國,不使用農藥,谷類作物減產45%,甜菜減產67%,馬鈴薯減產42%;不使用殺菌劑,因病害侵染造成葡萄減產100%,花生減產20%--75%(使用殺菌劑時損失為2.5%--15%)。使用農藥帶來的收益大體上為農藥費用的4倍。據美國1984年估計,不使用農藥,作物損失達100億美元,使用農 藥的費用大約是25億美元,即農藥投入1美元,可收回4美元。顯而易見,農藥使用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為人類的生存作出了重大貢獻。
博(bo)思(si)數據發布的《2017-2022年(nian)中國生(sheng)(sheng)物農藥市場監測及投(tou)資前(qian)景研究報告》,2015年(nian)1~12月(yue),我國累計(ji)生(sheng)(sheng)產除草劑1773997噸,與(yu)2014年(nian)同(tong)(tong)期相比(bi)下(xia)調了1.5%;累計(ji)生(sheng)(sheng)產殺蟲劑513536噸,與(yu)2014年(nian)同(tong)(tong)期相比(bi)下(xia)調了4.3%;累計(ji)生(sheng)(sheng)產殺菌劑182126噸,與(yu)2014年(nian)同(tong)(tong)期相比(bi)下(xia)調了8.4%。
2004-2015年我國農藥產量走勢圖
資料來(lai)源:國家統計(ji)局
生物農藥(Biological 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
又稱天然農藥,系指非化學合成,來自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而具有殺菌農藥和殺蟲農藥的作用。生物農藥包括蟲生病原性線蟲、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蟲費洛蒙等。生物農藥在有機農業使用的整合害蟲管理系統(IPM)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幾年我國(guo)農(nong)作物(wu)生物(wu)防治面(mian)(mian)積占比農(nong)作物(wu)病蟲害防治面(mian)(mian)積走勢如下圖所示:
2009-2015年我國農作物生物防治占防治總面積的比例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
要養活(huo)我國(guo)眾多的人口,就需要大(da)量(liang)的糧食(shi)。若我國(guo)2/3的糧食(shi)靠(kao)進(jin)(jin)口,則將全世界所有貿(mao)易糧食(shi)都賣給中(zhong)國(guo)也(ye)不夠。由此可(ke)見(jian), 要解決中(zhong)國(guo)的糧食(shi)問題,主要依(yi)靠(kao)提高(gao)單位面積產量(liang)。這除了進(jin)(jin)一步改(gai)進(jin)(jin)栽培技術、改(gai)良品種以外(wai),使用農(nong)藥自然是一個(ge)主要手段。總(zong)這,在當今(jin)世界必須發展農(nong)業(ye),而(er)發展農(nong)業(ye)則更離不開農(nong)藥的情(qing)況下,可(ke)以預見(jian),農(nong)藥將會得到(dao)更大(da)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