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017馬(ma)鈴薯(shu)高效種植(zhi)與土傳病(bing)害(hai)防治論壇在(zai)“中國薯(shu)都(dou)”烏蘭察(cha)布(bu)隆重舉行。會議圍繞土壤(rang)改良(liang)、品種(zhong)選育、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deng)話(hua)題展開研討與對話(hua)交(jiao)流,為(wei)馬鈴薯產、供、銷與高效種(zhong)植搭建交(jiao)流平臺(tai)。
據悉,本次行業(ye)盛(sheng)會由(you)國家生化工程技術(shu)研(yan)究中(zhong)心(xin)、中(zhong)國綠色(se)生態環境修護聯盟、烏蘭察(cha)布市農牧業(ye)局共(gong)同(tong)主辦(ban),烏蘭察(cha)布市農業(ye)技術(shu)推(tui)廣(guang)站承辦(ban),內蒙古沃豐農業(ye)發(fa)展(zhan)有限公司等(deng)共(gong)同(tong)協辦(ban),吸引了600多(duo)名馬鈴薯(shu)種植大戶(hu)的熱情(qing)參與。會(hui)上,以沃(wo)豐農業為首的8家單位進行(xing)了(le)戰略合作(zuo)簽約(yue)。
如何(he)突(tu)破水肥難題?
烏蘭察布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約占總耕地面積的40%,年產量44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地市級首位,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都”。馬鈴薯在內蒙古糧食生產、地域經濟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目前制約內蒙古馬鈴薯生產的兩大主要環境因素是“寒”和“旱”。馬鈴薯是需水較多的作物,根據馬鈴薯蒸騰量計算,每生產1千克鮮薯需水200-300千克,由此可見,水在內蒙古馬鈴薯生產中真正是有生命之源的作用,水的多少會直接制約馬鈴薯的生產。
因此,近些(xie)年(nian)來(lai),“省肥節(jie)水,增產高(gao)效(xiao)”的“水肥一體化”技術(shu)越(yue)來(lai)越(yue)受歡迎。其將水與肥料(liao)統籌使用,提高(gao)水與肥料(liao)的使用效(xiao)率,有(you)效(xiao)避免肥料(liao)揮發損失的同時,還利于環保。
華南農業大學賴忠明表示,從2015年至今,農業部水溶肥料登記數量逐年猛增,占農業部每年農肥登記總量的90%以上。隨著農資需求迭代升級,中國水溶肥快速增長的春天已經來臨。
對此,沃豐農業(ye)推出的氨基(ji)酸水溶肥(fei)系列(lie)“施旺寶(bao)”,就是更適合現代農業(ye)的(de)新型(xing)高效產品,產品種類包(bao)括氨(an)基酸植物營養液、含氨(an)基酸水溶肥料(liao)及(ji)腐(fu)殖酸大量元素水溶肥等,為(wei)(wei)土(tu)壤緩解面臨的(de)生態壓力,為(wei)(wei)我國(guo)灌(guan)溉馬鈴薯培植技術(shu)的(de)“水肥一體(ti)化”助力。
如何實現減肥減藥不減產(chan)?
會上,中國微生物(wu)學(xue)會(hui)農業微生物(wu)專業委員(yuan)會(hui)委員(yuan)、博士劉(liu)海明結合“十三五”農業減肥減藥政策,為大家解析了化肥路該何去何從。他指出,“十三五”之前,國家農業政策是糧食連增,導致化肥多施濫施,進而導致土壤退化。而進入“十三五”后,國家要求減肥減藥,但是單純的減肥減藥必然導致減產,農業的矛盾將會非常突出,提升肥料的效率尤為關鍵。利用微生物釋放的代謝產物刺激根系生長、提升肥效、螯合中微量元素,彌補化肥缺陷,將傳統化肥與生物技術進行結合,才能實現減肥減藥不減產。
對此(ci),沃豐(feng)(feng)農業帶(dai)來生物發酵(jiao)菌肥系列“金豐(feng)(feng)樂”新品,在國家“雙(shuang)減”政策下,顯得“大有作(zuo)為”。
“金豐(feng)樂”系列產品(pin)以(yi)氨(an)基酸(suan)發酵(jiao)液為原料,除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氨(an)、鉀元素外,還添加了活性有益(yi)菌,可以(yi)有效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結構(gou),促進養分的高(gao)效吸收,改善土壤板結、鹽堿化、提高(gao)作(zuo)物產量及品(pin)質。
對于(yu)沃豐(feng)農業在會(hui)上展出的新品(pin)肥(fei)料(liao),中國(guo)工程院院士金涌給予了高度評價(jia)。他認為,“微生物菌(jun)肥(fei)的研(yan)發(fa)推廣(guang),有利于(yu)提升肥(fei)料(liao)利用(yong)率、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增加土壤有益菌(jun)群數量,可謂(wei)一舉(ju)三得。”
沃豐農業“四維(wei)增效” 破局種植難(nan)題
沃豐農(nong)業研究出的“四維增效(xiao)模式(shi)”成為研討會熱議焦點:相同區域的不同作物黃金比例不同,即復合肥+有機肥+生物肥應搭配使用,速效+長效+功能肥料組合有黃金比例。這一模式為與會人士破解馬鈴薯高效種植難題提供新思路。
沃豐農業(ye)發展有(you)限(xian)公司總(zong)經理頡(jie)紅濤表(biao)示,“當前,化肥產(chan)業(ye)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方(fang)面是產(chan)能出(chu)現(xian)過剩,企業(ye)產(chan)品銷售(shou)不(bu)暢;另一方(fang)面是經濟效益(yi)低下(xia),投入(ru)多,產(chan)出(chu)少,資源(yuan)消耗高,生態環境問題日益(yi)突出(chu),產(chan)品結構(gou)已不(bu)能完(wan)全(quan)適應農業(ye)發展(zhan)的(de)需要(yao)。在此背景下(xia),調整肥料結構(gou),中國化肥的(de)發展(zhan)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zhan)顯得尤為重要(yao)。”
沃豐農業在理論成果與產品技術方面引領會議風潮,離不開沃豐公司的實力背景。沃豐農業是一家專業從事土壤調理劑、有機-無機復混肥、菌肥及中高端液體肥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總資產達5.5億元。在多地設有現代化生產廠房和設備,目前已形成年銷售100萬噸綠色有機肥料規模。
沃豐(feng)肥料產品中的重金(jin)屬(shu)含量極低,不(bu)含任何激素(su)、抗生(sheng)素(su)類物質(zhi),已被認證為綠(lv)色有機產品。并且,公(gong)(gong)司先后與多家公(gong)(gong)司及科研(yan)(yan)院(yuan)所(suo)合作,全力(li)推進企業品牌(pai)建設及新(xin)品研(yan)(yan)發,為我國肥料產業向(xiang)著(zhu)“生態、環(huan)保(bao)、綠色、安全”方向(xiang)發展獻(xian)策獻(xia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