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jin)年,生(sheng)物刺(ci)激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zhan)有所放緩。我認(ren)為反映出四點問題。
一、市場定位期望過高。這類產品只是生產優質高產農副產品系統中的一個措施,功效重點在優質,而且需要在一定前提下才能發揮優勢。不能把它當作農藥或化肥的替代產品(pin),要朝“從種到收全程提(ti)供抗逆保(bao)護,確保(bao)優質高產”這個方向發(fa)展。
二、難(nan)于形成(cheng)(cheng)品(pin)(pin)牌。激素、調節(jie)劑和刺激物能夠對作物生長起到積極的(de)作用已(yi)被農(nong)戶(hu)認識。但怎么突(tu)出自己產(chan)品(pin)(pin)的(de)獨(du)特(te)性,成(cheng)(cheng)就品(pin)(pin)牌?這是個難(nan)點。個人認為(wei)突(tu)破口(kou)可能在“發現(xian)”產(chan)品(pin)(pin)的(de)特(te)有(you)功(gong)能上,比如抗(kang)寒、抗(kang)旱、解藥肥害等激發作物抵抗(kang)力方面,或膨大、增色、外觀(guan)美好、口(kou)感好、品(pin)(pin)質優、根系生長等第一功(gong)效方面,也可能在增產(chan)上。總之(zhi)要讓自己的(de)產(chan)品(pin)(pin)成(cheng)(cheng)為(wei)某一特(te)效或必需產(chan)品(pin)(pin)。
三、見(jian)效慢,使用后(hou)不能達到期(qi)望值(zhi)。建議將推(tui)廣(guang)重點放在第一功(gong)能展示上(shang),突出(chu)產品(pin)功(gong)能在解決(jue)實際問題上(shang)的(de)不可替代性(xing)。
四、銷售上量(liang)困難。生物刺(ci)激劑要借助肥料或農藥的(de)功效,切入(ru)市(shi)場(chang)。個人認為“要打(da)組合拳”。肥料相當(dang)于汽車的(de)發動機,農藥是車輪和方向盤,生物刺(ci)激劑就是車身。只要系統配(pei)置(zhi)好(hao)、匹配(pei)到(dao)位,上量(liang)就不是問題(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