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小麥抽穗期至揚花期是小麥吸漿蟲發生為害的關鍵時期,根據各地小麥吸漿蟲春季淘土普查數據,結合小麥生育期、吸漿蟲歷史數據及下階段天氣趨勢等綜合分析,京津冀三省市植保部門聯合預測京津冀地區小麥吸漿蟲將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田塊間發生程度不均衡,成蟲發生期接近常年。其中,北京輕發生,發生面積約6萬畝,成蟲羽化盛期約為5月上旬;河北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760萬畝,南部成蟲羽化盛期為5月初,北部成蟲羽化盛期為5月上旬;天津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36萬畝,成蟲羽化盛期約為5月上旬。 二、預報依據 (一)蟲量分布不均 據河北、天津、北京植保站春季淘土監測,小麥吸漿蟲平均密度分別為河北1.36頭/樣方,比近六年平均值(2.75頭/樣方)減少了50.5%,比上年同期平均值(1.73頭/樣方)減少了21.4%,最高蟲量76頭/樣方;天津2.87頭/樣方,比歷年平均值(43頭/樣方)明顯偏低,比上年同期平均值(5.85頭/樣方)減少了50.9%,最高47頭/樣方;北京0.43頭/樣方,比歷年平均值(6.5頭/樣方)明顯偏低,比上年同期平均值(0.6頭/樣方)減少了28.3%,最高蟲量為4頭/樣方。4月初持續低溫,吸漿蟲在土中上升活動受到明顯抑制;近期隨著氣溫的回升,吸漿蟲上升活動和化蛹羽化進度再次加快。 (二)吸漿蟲為害期與小麥抽穗期基本吻合 冬小麥主栽品種北京為農大211、農大212、中麥175、輪選987、京冬22等,河北為邯6172、衡觀35、石新828、邢麥6號、嬰泊700、石麥15等,天津為濟麥22、中麥175、良星66等,大部分品種對吸漿蟲抗性不強。目前,北京、河北、天津冬小麥處于拔節至孕穗期,長勢良好,抽穗期接近常年,吸漿蟲為害期與小麥抽穗期基本吻合。 (三) 氣象因素對吸漿蟲發生為害有利 據三地氣象部分信息,4月下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月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高,吸漿蟲羽化出土期有小雨,氣象因素利于吸漿蟲出土羽化。 三、防控建議 (一)適期開展防治 小麥抽穗率達50%,田間扒麥檢查一眼可見2-3頭成蟲時,應立即噴藥防治。 (二)壓低蟲口基數,避免跨區傳播 在小麥收獲期,收割機開展大區作業的地區要在每次收割完成后徹底清理收割機,確保其不攜帶有蟲麥粒,避免通過收割機遠距離攜帶傳播吸漿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