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鉀肥行業現狀:
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缺鉀耕地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56%。約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養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養分過量。我國是世界鉀鹽特別是鉀肥消耗和進口依賴最大的國家之一,鉀肥消耗量約占世界消耗總量的20%;自2003年至2005年我國鉀肥的每年實際產量(折純)分別為136萬噸、191萬噸與233萬噸。在國內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鉀肥進口量也呈上漲之勢——2004年與2005年分別進口718萬噸與883萬噸,這很大程度顯示了“支農”政策下我國鉀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約80%的鉀肥進口依存度顯然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鉀肥需求量一直以高于氮肥和磷肥的速度增長,今年我國鉀肥需求約為1000萬噸,約有700萬噸需要進口。有數據表明,近年鉀肥進口量以每年高于4%以上的速度遞增。
2、我國鉀鹽資源分布:
而用于鉀肥生產的鉀鹽在我國又屬緊缺礦產資源,全球鉀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我國占世界資源總量的1.63%,資源較為匱乏,國內鉀鹽資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羅布泊,后者鉀鹽資源初步探明量為2.5億噸,占全國鉀鹽探明儲量的50%,資源占有率與鹽湖鉀肥不相上下。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的鉀鹽儲量為1.4億多噸。據羅布泊鹽湖地質技術人員化驗分析,其中氯化鉀、硫酸鉀和硝酸鉀等鉀鹽成分含量很高,平均品位要比青海省的察爾汗鉀鹽礦高出數倍。
3、我國鉀肥生產量及未來產能擴張:
國內鉀肥產量在經歷2004、2005年高速增長后,2006年產量增幅下降到9.8%。產量增長主要來源于鹽湖鉀肥規模擴張,其他小鉀肥企業產量2006年前9月增速下降10%,高速增長期已過。其中青海鹽湖鉀肥2006年鉀肥總產量預計達150萬噸,及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按生產能力計算,年產最高15萬噸。
未來國內鉀肥產能擴張主要包括:固態鉀資源開發將使鹽湖鉀肥氯化鉀年產能擴張到250-300萬噸;中信國安75萬噸/年硫酸鉀鎂肥(鉀養分量僅為氯化鉀的1/3);羅布泊鉀鹽公司120萬噸/年鉀肥項目預計于2008年10月投產。據悉,浙江萬向集團將在新疆鄯善縣投資2.7億元做產值2億元、約5萬噸鉀肥的中試。試驗成功后,主要以鉀肥為主導產品,從2008年開始,一期將投資18億元上馬120萬噸鉀肥。二期結束后,預計項目總投資80億元,鉀肥生產規模將達到245萬噸。
4、我國鉀肥前景分析
國內測土配方的推廣將有效改觀鉀肥施用不足的局面,耗鉀高的經濟作物種植比例提高,促進鉀肥需求增長。據中信證券最近推出的基礎化工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信證券給予鉀肥行業“強于大市”的投資評級。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鉀肥缺口達80%,我國未來大型鉀肥項目2009年達產后,仍有62%的缺口,2006~2010年世界鉀肥產能年均增長2.1%,增長緩慢,壟斷格局未變,進口鉀肥價格仍決定國內價格。但即便到2009年所有鉀肥項目都完工,亦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缺口。
我國鉀肥自給率的逐步上升將有利于我國國際鉀肥市場的價格談判力。我們知道,在目前高比例的進口形勢下,國內鉀肥企業呈現明顯的跟隨定價特征,因此進口鉀肥價格成為我國農民市場鉀肥購買價的重要決定性因素,我國在供不應求情形下,筆者認為2007年鉀肥價格下降不大可能。
附注:
氯化鉀:農業上用作鉀肥(以氧化鉀計含量為50—60%),肥效快,可用作基肥和追肥。但在鹽堿地或對馬鈴薯、番薯、甜菜、煙草等忌氯農作物不宜施用。
硫酸鉀:屬雙營養元素肥料,是品質性元素肥料,適用于各類農作物,尤其是薯類、瓜果、煙茶、桑麻及蔬菜等以及鹽堿性土壤的任何作物。
硝酸鉀,硝酸鉀是無氯鉀、氮復合肥料,植物營養素鉀、氮的總含量可達60%左右,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除可供鉀元素外,還可供氮。目前這種硝酸鉀在我國施用較少,這種稱為世界緊缺的“綠色鉀肥”在歐洲國家較為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