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產資源整合的大背景下,部分省市對于某些礦種已經悄然進行整合。記者近日獲悉,湖北省將進一步壓縮磷礦企業數量,并且于2007年1月初開始收取磷礦石價格調節基金。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面對價格潛在提高的影響,磷礦資源整合將以自下游化工企業向上兼并的方式推進。
在壓縮磷企數量的同時,自今年1月1日起,湖北省又開始收取磷礦石價格調節基金。對此,湖北省相關部門表示,此舉是運用價格杠桿保護和合理配置磷礦石資源,促進全省磷礦石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磷礦石價格調節基金按不同銷售價格收取不同比例。200元/噸的按15%征收,100元-199元/噸的按5%征收,100元/噸以下的免征。對出口的磷礦石應單獨核算,未單獨核算或暫不能準確提供出口數量、銷售價格的,一律按20%的征收標準。
“目的是促進低品位磷礦利用,保護高品位磷礦開發,以達到資源利用的目的。”中國無機鹽協會秘書長王孝峰向上海證券報表示。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湖北的做法,看似帶有區域性,但卻是在國家對資源整合、監管的大趨勢下進行的,其他省也可能效法。
“云南省對于磷礦資源也在整合,但目前還沒有收取調節基金的想法。”云南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表示,云南省對于磷礦沒有個別性政策,將與其他礦種同步進行,其基本思路是“礦肥合一”。而這一思路卻已經在湖北省開始顯露。
據了解,由于中央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湖北省收取磷礦石價格調節基金的價格壓力,更多地落到了下游化工企業身上。為此,湖北省內外磷復肥企業全力尋礦選礦,試圖建立“礦肥結合”項目。
以宜昌為例,該地區已集結著湖北宜化、加拿大斯帕爾資源公司、新洋豐等多家省內磷復肥生產企業。另外安徽六國化工一些非省內企業也介入了宜昌的磷礦資源開發。
另外據悉,中海油也擬在宜昌興建磷化工基地,并擬投資30億元在荊門建設磷肥基地,與湖北共同開發利用磷礦資源、發展磷化工產業。
貴州的磷礦整合似乎也在走“礦肥結合”、“礦化結合”這樣一條道路。
“目前,開磷集團與山東兗礦50萬噸合成氨項目進展順利。”貴州開磷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他告訴記者,50萬噸合成氨項目是貴州開磷集團240萬噸磷銨項目的配套項目,該項目也是貴陽磷礦資源整合的組成部分。
但是,“受有限的運輸能力影響,云南省磷礦開發與化工企業的整合更傾向于省內企業結合。”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一位負責人表示。
一位磷礦開發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就磷礦而言,我國資源相當緊缺,為此在礦產資源整合過程中,擁有資源的省份更愿意將礦山留在自己囊中,只在下游的肥化產業進行合作。這將導致化工企業向資源地區集中。
對此,王孝峰也表示,運輸并不是磷礦資源整合的瓶頸,在價格長期看漲的預期下,大的礦山企業在整合中更具話語權,因此,“礦肥合一”、“礦化合一”的推進中,化工產業或將向資源省份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