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筆者第一次采訪煙臺眾德集團總經理王其選時,他提出的眾德的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模式讓筆者印象很深刻。具體如下:
產前服務:在產品營銷網絡進行強力宣傳,結合科技示范戶和科技示范田,讓農民明白,要想有好收成,就得科學種田。科學種田就得從基礎做起:一是考慮選擇優質種子;二是考慮測土施肥,合理安全用藥;三是要考慮到產后的銷售,來選擇種植的作物類型和面積。從2002年開始,眾德就開始在基層建立了科技示范戶和科技示范田。通過對比試驗來展示肥效和科學種田知識。
產中服務:憑借集團公司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通過眾德農資產品營銷網絡,為農民提供農化技術講座和服務,指導農民搞好田間管理,使作物得以健康生長。眾德集團有專門的農化服務團隊,長年累月奔忙在田間地頭,從調查研究入手,融科技培訓、進村入戶服務為一體。據了解,僅2007年公司就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戶 2000多戶,科技示范地、棚面積 3000多畝。通過對比試驗,使當地作物產量大幅提高。
產后服務:就是農民種植的作物收獲后幫助農民銷售,解決農民賣難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一是產前種植結構調查。為農民種植什么作物、可以預期好的收成提供信息。二是訂單農業。通過農副產品深加工,解決部分農副產品銷售。
從這種服務模式中,我們能看出農工商一體化的基本雛型。目前美國農業農工商一體化經營的方式,就是將農場生產與農業前部門(農業生產資料的制造與供應部門)和農業后部門(農產品儲運、加工和銷售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降低市場風險,增加經營效益,提高專業化生產的穩定性和適應性。農業前服務主要由各種農用物資供應和服務公司與農業供銷合作社承擔;農業后服務是隨著商品化農業首先發展起來的服務領域。由于農場生產的產量大,商品率很高,農場主自行加工、運輸和銷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多數農場是按合同生產,由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社或承銷商定期收購并完成后續的加工、貯存、運輸和銷售環節。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直接對農民進行服務的BB肥企業,完全可以將上述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模式進一步深化,以龍頭企業的身份去構建以農資企業+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一體的縱向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鏈,通過一種長期合作博弈的機制來加強成員企業間的合作,使得成員企業能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在這種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中實現共贏的結果。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營效率,推進中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