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4日,全(quan)國農技中(zhong)心在山西太原(yuan)市(shi)召(zhao)開了玉米(mi)中(zhong)后期(qi)病(bing)蟲害(hai)發生(sheng)(sheng)趨勢(shi)(shi)會商會。來自全(quan)國19個玉米(mi)主產省(區、市(shi))的測報技術人員,根據目(mu)前玉米(mi)病(bing)蟲害(hai)發生(sheng)(sheng)基(ji)數、玉米(mi)種(zhong)植制度和(he)品種(zhong)布局,結合近期(qi)和(he)8月份氣候趨勢(shi)(shi)預測等(deng)因素綜合分析(xi),預計今年玉米(mi)中(zhong)后期(qi)病(bing)蟲害(hai)總體為中(zhong)等(deng)發生(sheng)(sheng),蟲害(hai)重于(yu)病(bing)害(hai),發生(sheng)(sheng)面(mian)積與上年持(chi)平(ping),發生(sheng)(sheng)程度略輕于(yu)上年;7月下(xia)旬至(zhi)8月底(di)為各種(zhong)病(bing)蟲為害(hai)高峰期(qi)。
一、發生趨勢
(一)發生種類和面積
玉米(mi)中(zhong)(zhong)后(hou)期病蟲(chong)以鉆蛀性、刺吸性害(hai)蟲(chong)和(he)葉部病害(hai)為主,其中(zhong)(zhong)玉米(mi)螟、蚜蟲(chong)、粘蟲(chong)、棉鈴蟲(chong)和(he)大、小斑(ban)病發(fa)生普遍,雙斑(ban)螢葉甲、葉螨(man)、薊(ji)馬以及絲黑穗病、褐斑(ban)病等將(jiang)在部分(fen)地區造成一定為害(hai)。預計(ji)(ji)全國玉米(mi)中(zhong)(zhong)后(hou)期病蟲(chong)害(hai)發(fa)生6.0億畝(次(ci)),其中(zhong)(zhong)蟲(chong)害(hai)4.3億畝(次(ci))、病害(hai)1.7億畝(次(ci))。各病蟲(chong)預計(ji)(ji)發(fa)生面積見表1。
(二)發生程度和重點區域
1 .玉米螟 :一(yi)代在黑龍江中(zhong)(zhong)南(nan)(nan)部(bu)、吉林(lin)西(xi)(xi)部(bu)、內蒙古東部(bu)等東北北部(bu)偏(pian)重(zhong)發(fa)(fa)(fa)生(sheng)(sheng);二代在遼(liao)寧偏(pian)重(zhong)發(fa)(fa)(fa)生(sheng)(sheng),東北其他地(di)區(qu)(qu)、華北、西(xi)(xi)南(nan)(nan)地(di)區(qu)(qu)大部(bu)中(zhong)(zhong)等發(fa)(fa)(fa)生(sheng)(sheng),黃淮、江淮、西(xi)(xi)北大部(bu)偏(pian)輕(qing)發(fa)(fa)(fa)生(sheng)(sheng);三代在河南(nan)(nan)偏(pian)重(zhong)發(fa)(fa)(fa)生(sheng)(sheng),黃淮其他地(di)區(qu)(qu)、華北大部(bu)中(zhong)(zhong)等發(fa)(fa)(fa)生(sheng)(sheng),江淮、西(xi)(xi)南(nan)(nan)地(di)區(qu)(qu)偏(pian)輕(qing)發(fa)(fa)(fa)生(sheng)(sheng)。
2 .蚜蟲 :寧夏(xia)、甘肅偏重(zhong)發(fa)生,吉林(lin)、內蒙(meng)古、河(he)南(nan)、安(an)徽(hui)、云南(nan)等地中等發(fa)生,東北(bei)、華(hua)北(bei)、黃(huang)淮、江淮、西南(nan)、西北(bei)的其他地區偏輕發(fa)生。
3 .粘蟲 :三代在東北(bei)、華(hua)北(bei)、黃淮(huai)、西(xi)北(bei)、西(xi)南(nan)地(di)區(qu)(qu)總體偏(pian)輕發(fa)生(sheng),但局(ju)部(bu)區(qu)(qu)域有(you)出現高密度集(ji)中為害(hai)的可能。
4 .棉鈴蟲 :三代在新疆(jiang)、河(he)南(nan)中等發生,黃淮(huai)、江淮(huai)大部(bu)地區偏輕發生。
5 .大、小斑病 :黑龍江中南部(bu)、山西中北(bei)部(bu)、云南、貴州(zhou)偏(pian)重發生(sheng),東北(bei)、華北(bei)、黃淮、西南大部(bu)中等發生(sheng),江淮、西北(bei)地區偏(pian)輕(qing)發生(sheng)。
6 .絲黑穗病 :黑龍江、吉林、遼(liao)寧、內蒙古、山(shan)西中(zhong)等(deng)發生,其他玉米(mi)產區(qu)輕發生。
7 .其他病蟲:葉螨 在山西、天津、陜西、寧夏、新疆等地偏重發生,內蒙古、甘肅中等發生; 雙斑螢葉甲在 內蒙古中西部(bu)、山西北部(bu)、陜西關中偏(pian)重發生,西北、華北的其他地區中等(deng)(deng)發生;褐斑(ban)病(bing)、銹病(bing)、紋枯病(bing)、彎孢霉葉斑(ban)病(bing)、黑粉(fen)病(bing)、灰斑(ban)病(bing)等(deng)(deng)病(bing)蟲在局部(bu)地區可(ke)造成一(yi)定(ding)為害。
二、預報依據
(一)前期主要病蟲害總體發生接近常年
今年玉米前期病蟲以玉米螟、地下害蟲、薊馬、粘蟲、土蝗、棉鈴蟲、粗縮病、紋枯病為主,已發生3.7億畝(次),總體發生程度接近常年。其中,一代 玉米螟 在東北地區中等至偏重發生,華北、黃淮、江淮、西南、江南地區大部中等發生,西北地區輕發生,目前除東北地區北部外,大部地區為害已結束或接近尾聲;二代 玉米螟 在西南、江淮、黃淮和華北南部開始危害,大部地區中等發生。小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 地下害蟲 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中等至偏重發生。 薊馬 在華北、黃淮、西北大部偏輕發生,河北、山東達中等程度。二代 粘蟲 在東北、華北、黃淮、西南、西北大部偏輕發生,黑龍江東部和南部、內蒙古東南部的局部田塊出現較高密度、造成集中危害。 土蝗 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山西、甘肅、寧夏等北方農牧交錯區偏重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常年。二代 棉鈴蟲 在黃河流域、西北棉區偏輕發生。苗期 粗縮病 在山東、江蘇等地的遲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上偏重至大發生,程度輕于上年;河南、安徽、遼寧局部偏輕發生。 紋枯病在 江淮、西南地區偏輕(qing)至(zhi)中等發生(sheng)。各病蟲已發生(sheng)面積見表(biao)1。
(二)葉螨等害蟲在部分地區基數偏高,其他病蟲基數接近常年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蟲多處于始發期。 葉螨 在華北、西北地區已發生,大部地區螨量接近常年,但山西北部發生早、危害重,百株螨量一般為3-4萬頭,最高達8萬頭。 雙斑螢葉甲 在內蒙古、山西、寧夏、陜西、新疆等華北、西北地區開始發生,百株蟲量一般為20-50頭,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局部田塊達千頭以上。 蚜蟲 在華北、黃淮、西北地區普遍發生,平均百株蟲量200-300頭。 大、小斑病 在華北、黃淮、江淮、西南地區, 絲黑穗病 在東北地區, 銹病、紋枯病 在西南地區, 褐斑病 在黃淮(huai)地區已(yi)發生。玉米螟(ming)、粘蟲(chong)(chong)、棉鈴蟲(chong)(chong)殘蟲(chong)(chong)量也接(jie)近常年。
(三)種植制度和品種布局有利于病蟲害發生
近年(nian)來(lai),玉(yu)(yu)米種(zhong)(zhong)植面(mian)積(ji)(ji)持續增加,初步統計(ji),今年(nian)全國春、夏(xia)玉(yu)(yu)米種(zhong)(zhong)植面(mian)積(ji)(ji)達4.6億畝,為(wei)各(ge)種(zhong)(zhong)病(bing)蟲(chong)的(de)發生(sheng)提供了(le)良(liang)好(hao)的(de)寄主環境。黃淮海主產區(qu)實行小麥-玉(yu)(yu)米兩熟制(zhi)、玉(yu)(yu)米-棉花套作(zuo)和(he)(he)春、夏(xia)玉(yu)(yu)米混作(zuo),各(ge)地普遍推廣(guang)密植、免耕、秸稈還田等耕作(zuo)技術和(he)(he)機械(xie)跨區(qu)作(zuo)業(ye),有利于多種(zhong)(zhong)病(bing)蟲(chong)發生(sheng)積(ji)(ji)累(lei)、傳播擴散和(he)(he)輾轉為(wei)害。此外,目(mu)前生(sheng)產上的(de)主栽品種(zhong)(zhong)對(dui)玉(yu)(yu)米螟和(he)(he)大、小斑病(bing)等主要病(bing)蟲(chong)害的(de)抗性普遍較差。
表1 玉米病蟲害已發生和未來發生面積及區域統計表
病蟲種類 |
發生面積(萬畝次) |
未來重點發生區域 | |||
已發生 |
未來 |
合計 | |||
蟲
害 |
一代玉米螟 |
7740 |
6250 |
13990 |
東北地區北部 |
二代玉米螟 |
1620 |
8670 |
10290 |
東北(bei)、華北(bei)、黃淮(huai)、江(jiang)淮(huai)、西南、西北(bei) | |
三代玉米螟 |
0 |
6050 |
6050 |
華北、黃淮、江淮、西南 | |
蚜蟲 |
1130 |
5920 |
7050 |
華北、黃淮、西北 | |
二代粘蟲 |
2690 |
800 |
3490 |
東北、華北局部 | |
三代粘蟲 |
0 |
2130 |
2130 |
華北、黃淮 | |
棉鈴蟲 |
1040 |
2870 |
3910 |
華北、黃淮、西北 | |
土蝗 |
2270 |
1650 |
3920 |
東北、華(hua)北農(nong)牧(mu)交錯區(qu) | |
地下害蟲 |
7830 |
1410 |
9240 |
黃淮夏玉米區 | |
雙斑螢葉甲 |
470 |
1210 |
1680 |
黑龍江、內蒙古、陜西、寧(ning)夏 | |
葉螨 |
750 |
1170 |
1920 |
華北、黃淮、西北 | |
薊馬 |
4550 |
620 |
5170 |
華北、黃淮、西北 | |
其它害蟲 |
3350 |
4140 |
7490 |
||
蟲害小計 |
33440 |
42890 |
76330 |
||
病
害 |
大小斑病 |
760 |
8340 |
9100 |
東(dong)北、華北、黃淮、西(xi)(xi)南、西(xi)(xi)北 |
絲黑穗病 |
650 |
1640 |
2290 |
東北、華北 | |
褐斑病 |
30 |
1150 |
1180 |
黃淮、江淮 | |
銹病 |
260 |
920 |
1180 |
黃淮、江淮、西南 | |
彎孢霉葉斑病 |
20 |
550 |
570 |
黃淮局部 | |
紋枯病 |
410 |
490 |
900 |
江淮、西南 | |
其他病害 |
1490 |
4450 |
5940 |
||
病害小計 |
3620 |
17540 |
21160 |
||
病蟲合計 |
37060 |
60430 |
97490 |
(四)未來氣候對主要病蟲害發生有利
中(zhong)(zhong)國氣象局國家氣候(hou)中(zhong)(zhong)心(xin)預計(ji),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東北(bei)(bei)、華(hua)北(bei)(bei)、黃淮、江淮、西(xi)南地(di)(di)區(qu)(qu)東部(bu)(bu)降雨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東北(bei)(bei)地(di)(di)區(qu)(qu)氣溫回升,利于玉米螟和大、小斑(ban)病等病蟲發生;華(hua)北(bei)(bei)北(bei)(bei)部(bu)(bu)和西(xi)北(bei)(bei)大部(bu)(bu)降水偏少、溫度偏高,利于蚜蟲、葉螨(man)、雙斑(ban)螢葉甲等蟲害的(de)發生。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