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期各市、縣植保站調查,四代棉鈴蟲已進入危害高峰期,部分地區棉鈴蟲蛾、卵量大,幼蟲在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田發生嚴重,抓緊防控刻不容緩。
截至8月24日,三代棉鈴蟲成蟲全省平均單燈累積誘蛾803.86頭,是去年同期的3.95倍,其中,封丘、尉氏單燈累積誘蛾分別高達2632頭和3695頭。棉田四代百株累積落卵量139.6粒,已接近上年同期全代累積落卵量的147.1粒,高者355粒(封丘),大田平均百株卵量52.48粒,高者達310粒(鄧州),且近期田間卵量仍將繼續上升。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四代棉鈴蟲發生面積為728.4萬畝,其中棉田發生125.6萬畝,其他作物田發生602.8萬畝,以豫北、豫西等部分田塊危害嚴重。由于田間棉鈴蟲蛾、卵量大,發生程度將會進一步加重。
三門峽市湖濱區的黃河老灘區四代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混合發生,大豆、玉米等秋作物受害面積達2萬畝左右,尤以王官灘區受害嚴重。大豆田蟲株率60%以上,蟲口密度為30-50頭/百株;播種較早的豆田,蟲株率100%以上,蟲口密度為200-300頭/百株,最高達400頭,蟲齡不一,葉片被吃成缺刻、空洞,嚴重者幾近光桿。玉米田蟲株率近100%,蟲量為120頭/百株以上。油葵受害率50%以上,處于開花期的葵盤受害重。花生田也被為害,相對較輕。
焦作市孟州8月中旬對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田調查,四代棉鈴蟲已普遍開始危害各種秋作物,其中對玉米危害最為嚴重。棉花田平均百株2.4頭,高16頭;玉米田平均百株86.7頭,高224頭,有馮園、趙唐、侯莊等村,一般單穗有蟲2-4頭,最高單穗有蟲7頭;花生田平均百株3.5頭,高8頭;大豆田平均2頭,高12頭。危害部位:棉花頂葉、玉米穗頂部、花生心葉、大豆嫩葉及嫩梢上。目前四代棉鈴蟲在秋作物上累計發生面積達29.5萬畝,其中 1齡幼蟲占73.8%,2齡幼蟲占15.4%,3齡幼蟲占6.2%,4-6齡幼蟲占4.6%。
新鄉市新鄉縣七里營鎮和原陽縣師寨鄉局部玉米田呈嚴重發生態勢,棉鈴蟲平均蟲株率60-80%,最高地塊100%,平均每株有蟲3-5頭,最高10頭,發生面積約1萬畝。
安陽縣8月19日調查棉田平均百株卵量達到112粒,平均百株幼蟲4.1頭;玉米田平均百穗蟲量6.2頭,最高百穗蟲量7頭。
四代棉鈴蟲(chong)發生后,各(ge)地(di)高(gao)度(du)重(zhong)視,正在組(zu)織(zhi)農民群眾開展應急(ji)防(fang)(fang)(fang)(fang)治工作(zuo),但由于當前田間(jian)棉鈴蟲(chong)世(shi)代重(zhong)疊(die)現象嚴重(zhong),各(ge)蟲(chong)態(tai)、各(ge)齡期均(jun)可見到(dao)(dao),防(fang)(fang)(fang)(fang)控難度(du)較大,使防(fang)(fang)(fang)(fang)效受到(dao)(dao)一(yi)定影(ying)響。各(ge)地(di)植保部門要(yao)積(ji)極組(zu)織(zhi)科技人員迅速行動,加強監測,認(ren)真排查(cha)各(ge)地(di)棉鈴蟲(chong)發生危害情況,同時要(yao),深入田間(jian)地(di)頭,宣傳、指導農民適時開展防(fang)(fang)(fang)(fang)治,受害較重(zhong)的區(qu)域或荒(huang)地(di)要(yao)組(zu)織(zhi)專(zhuan)業機防(fang)(fang)(fang)(fang)隊開展統一(yi)防(fang)(fang)(fang)(fang)治。常(chang)用的藥劑有(you)阿維菌素、滅幼脲、蟲(chong)酰肼(jing)、殺蟲(chong)單、高(gao)效氯氰菊酯等,傍晚時噴藥防(fang)(fang)(fang)(fang)治,以提高(gao)防(fang)(fang)(fang)(fang)治質量,力爭(zheng)將損失降(jiang)到(dao)(dao)最低(di)。
來源(yuan):河南(nan)植(zhi)保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