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控釋肥的研究歷史已經很長,但是產業化時間并不長,一方面是成本較高,另一方面農民接受程度一般。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化肥行業快速發展,對化肥品種的要求越來越多,各企業為了取得絕對競爭力,開始開發適合自己的緩施肥料,有些企業還制定了相關標準。緩控釋肥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化肥企業開始生產緩控釋肥料,也紛紛把發展緩控釋肥定為企業的戰略目標,面對市場的的口號也多種多樣。國外的緩控釋肥幾乎都因遇到成本問題而緩慢發展,中國為何有如此快速的發展?緩控釋肥到底會有什么樣的前途呢?
正方:緩控釋肥是化肥發展方向,前景廣闊
緩控釋肥是化肥發展方向之一,從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多方面考慮都有較好的發展空間。有專家稱,中國當季施用的氮肥約40%通過氣態、淋洗和徑流等途徑損失掉。緩控釋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從而節約資源,減少化肥流失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緩控釋肥料是低碳經濟時代的新型增值肥料,被譽為是21世紀肥料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研發新型環保肥料、緩控釋肥料等列為優先發展主題。國外還針對農民施用緩控釋肥料給予補貼,以提高水質。
因此,緩控釋肥料在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逐漸成為肥料市場發展的方向。 (丙火)
反方:緩控釋肥不會成為主流,隱患重重
國內近幾年緩控釋肥料發展勢頭是不錯的,但是在中國每年施用的化肥中,緩控釋肥只有幾十萬噸,其比例非常非常小,目前不是主流,將來也不能成為主流。這幾年緩控釋肥的發展,主要是依賴于市場過剩,企業從追求產品差異化的角度而發展起來的。平心而論,沒有哪家企業是真地考慮到肥料利用率,考慮到環境保護,考慮到農民的經濟效益才發展緩控釋肥料的。
最近幾年,企業需要更新產品結構,需要在過剩的市場中贏得豐厚的利潤,在產品上追求新穎,概念上追求超前都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各大農業院校、化工院校、農科院所、中科院所等科研機構被卷進了緩控釋肥發展的大潮之中,能夠想到的緩釋機理都用上了,能夠想到的概念也都用了,正向思維的“緩釋”,反向思維的“控失”都在之列。穩定性肥料也搭上了緩控釋肥料的順風車。如果今后幾年企業不能踏踏實實把緩控釋肥的研發工作落實好,在科研技術上有新的突破,認認真真把前幾年喊出的口號做到實處,緩控釋肥的發展將是無本之木,概念終將在市場中鈍化,不被市場認可,可能轉化成被市場痛恨,緩控釋肥的發展絕對不是口號,絕對不限于概念,緩控釋肥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