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工信部網站發布《磷銨生產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磷銨行業將于2011年開始實行準入管理,引導產能向磷礦資源地集中。三年內原則上不再新建或改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裝置(按照區域規劃搬遷項目除外)。按照區域規劃需搬遷的企業再新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裝置時,必須有磷、硫資源保障。業內人士認為,相關措施將使云天化、湖北宜化、興發集團等擁有磷資源的企業擁有更大優勢。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說,多年來,由于我國磷肥行業的項目建設由企業和地方自行決定,相關部門缺乏對該產業的系統規劃和宏觀調控,因此造成了目前產能過剩,資源利用不合理等問題。
在資源方面,我國磷礦雖然多,但是平均品位僅為17%。中投顧問的數據顯示,我國保有磷礦資源儲量為167.86億噸,但可開采量只有21.11億噸,其中品位大于30%的富礦僅占6.6%,只有11.08億噸,主要集中在云、貴、川、鄂4省的八大磷礦區。據悉,準入管理是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當前,包括磷銨在內的磷肥行業已陷入產能過剩困境。
根據興業證券的統計,2010年國內共有磷復肥企業366家,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產能分別為1179、1568萬噸(實物量,下同),而同期磷酸銨肥(一銨+二銨)的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為2330、1850萬噸,而國內需求僅1200萬噸,按80%開工率計算,產能過剩近500萬噸。行業集中度較低。
興業證券研發中心鄭方鑣分析,征求意見稿著眼于磷復肥行業結構優化,主要從限制新建產能和優化存量產能兩方面入手,以期達到遏制盲目擴產、提升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水平,進而優化行業結構,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效果。
由于磷礦在各種磷肥生產成本中占25%-50%,對于大多數磷肥廠而言,價格太高的磷精礦用不起,因此,在磷肥生產中企業就會使用有限的高品位磷礦資源而廢棄中低品位的磷礦資源。這樣,就造成了磷資源的利用現狀極不合理,不僅浪費了中低品位磷礦,也使得我國高品位磷礦的供應呈現緊張的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按照區域規劃需搬遷的企業再度進入市場的難度較大,隨著不符合準入條件的磷肥企業陸續退出市場,磷銨產品價格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鄭方鑣認為,大型及一體化磷肥企業將從新政中受益。結合征求意見稿中的單位綜合能耗和環保等指標,興業證券預計“十二五”期間將淘汰約180萬噸磷酸銨肥產能,而同期新增產能將低于100萬噸(主要是已批在建產能),加之產品需求仍將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長,因此“十二五”期間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將大為緩解,伴隨小規模、低水平產能退出,產能將向大型企業集中。此外,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按照區域規劃需搬遷的企業再新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裝置時,必須有磷、硫資源保障”也凸顯出磷礦石、硫酸(硫磺)等原料資源的重要性,擁有相關資源(尤其是磷礦)的一體化企業也將從中受益。
“新政對磷酸鹽行業總體影響將是正面的。”鄭方鑣說,磷肥和磷酸鹽產品分別約占磷礦石下游應用的70%和20%,因此理論上說若磷酸銨肥產能受到壓制,則磷礦石價格的上漲壓力也將有所緩解,進而降低磷酸鹽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在磷酸鹽產品全球定價的背景之下,生產企業的盈利情況有望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