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機肥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農業部微生物肥和食用菌質量檢驗中心
副主任沈德龍
生物有機肥2004年以來,尤其是標準出來以后,促進了生物有機肥產品的發展,現在也成為微生物行業當中重要的產品,能占到25%至30%左右的份額。一些院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國家在這方面也給了一些研發上的支持,所以生物有機肥這個行業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是農產品基地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還有是在南方有比較好的發展。我們也了解到一些企業這幾年產量方面也能達到三到五萬噸,也有一些企業出現,像廣西、湖南的企業,還是呈現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態勢。
少走彎路的前提是堅持科學發展
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植物營養與資源專家組組長吳玉光
生物有機肥發展幾十年了,為什么中間出現一些滑坡,一些彎路呢?一是當時菌劑的發酵出現問題。以前是發酵工藝不過關,也沒有發酵設備。現在為什么發展起來了?很多廠子都有生產現成的發酵罐,比如說常州就有。發酵罐可以達到5噸的,10噸的,還有20噸的,這為我們發酵工藝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二是農民的認識問題。當時生物肥存在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是生物有機肥中的生物到底起不起作用,起多少作用,這些微生物在土壤當中的存活情況等。現在,實驗驗證了土壤當中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菌劑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存活的,也可以繁殖。這個問題的解決,也促進了微生物肥料的發展。第三個就是土壤本身的問題,現在土壤最大的問題是土壤的連作障礙。
如果想不再走彎路的話,我認為還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我不贊成一個微生物肥有多種菌,還是需要一定功能的菌,不要把所有的微生物都放進來,有的說有六七個菌種較為合適,實際上這個不一定有兩個菌種的效果好。第二是微生物肥料施用條件的問題,有些菌劑適合酸性,你放在堿性里面效果根本不好。所以我覺得微生物肥料生產當中,要注意這些活性的穩定性。我覺得從國家標準上和行政管理上也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應該魚目混珠,把概念混淆了。
生物有機肥不是為了增加成本
邢臺威遠農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平
威遠公司十幾年以前就介入生物有機肥,存在的誤區曾讓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作為從流通走過來的企業,感覺到怎樣把好的東西讓老百姓用上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的觀點就是:提高品質要從根做起。比如我們生產的生物蛋白控釋肥,怎樣把菌肥和有機肥結合在一起是困擾我們的難題。現在我們引進了一個深圳專家的菌種,不僅把化肥的含量提高了,菌種也不會死掉。經過在市場上推廣后,得到了經銷商的認可。我認為,新型肥料并不是為了掙錢或附和一種潮流而推廣的,也不是增加成本、增加費用大家才會經銷。事實上它給農業帶來的一定是方便、便捷,成本還要低。
用事實更新農民觀念
重慶萬植巨豐營銷總經理劉厚奎
2008年國內資源相對緊缺,價格高,對有機無機肥提供了商機。那時候我們經銷商過分地夸大了產品的功效,結果農民拿去用,這個東西種出來產量并不高,上當了。所以時隔兩年大家一看到這個黑色顆粒,反感得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定位在有機無機上,一個是氮磷鉀30以上,有機無機20以上,只有在足夠的氮磷鉀保證產量的前提下,農民這時候才認識到這個有機肥真有這個功效。
另外,就目前這個行業來講,如何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是關鍵,這需要打破傳統,更新農民的思維觀念,這是根本的東西。產品所到之處沒有什么好的營銷方法,唯有拿效果來證明,所以我們產品在哪里,示范田就在哪里,就讓事實說話。
用務實的態度進行推廣
華糧生物工程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李令新
我主要就是從四個方面說一下新型肥料的推廣。第一,與普通的肥料相比,新型肥料的價位普遍偏高。要想進行更大面積,更快速度,更大量的推廣,價格還是一個關鍵。第二,推廣要注重實效,首先必須讓農民充分地認識到新型肥料的好處,關鍵是在肥效上。所以說推廣新型肥料之后,試驗田是做好推廣工作的關鍵。第三就是政府的支持,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盡量地還是政府搭臺,技術人員和企業唱戲的路子。僅僅靠企業是很難改變的,必須要靠政府的支持。第四就是用事實說話,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型肥料,都必須通過試驗田來把肥效傳遞給農民,這樣能夠用事實說服農民。對農民來說,看得見的效果才是真的。每家每戶的地現在都不多,對他們來說都是寶。如果肥料有一點試用的基礎,進行推廣就容易多了。
新型肥料的發展方向
雙贏集團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李寶星
新型肥料之“新”,就“新”在肥料產品是根據作物、土壤和肥料的不同需求,通過養分結構的調整、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性能作用的增加等方面的創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大幅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新型肥料必須同時滿足至少兩種以上的需要。一、作物的需要。作物必需的16種營養元素只有補充齊全,作物才能高產、優質、高效。一種好的肥料不僅要補充作物需要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也要補充中微量元素。二、土壤的需要。要改良土壤、修復土壤,就必須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保水保肥性能,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就是在肥料中添加有機質和植物益生菌。三、肥料的需要。為了能夠讓肥料養分更好地被作物吸收,就必須解決肥料養分的浪費問題,一方面減少肥料養分的流失(淋失和揮發);一方面釋放被固定的養分。而目前能夠發揮固氮、解磷、解鉀功能作用的產品就是植物益生菌。
雙贏集團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同研制的生態肥料,鈍化了肥料中的有害重金屬殘留量;添加了有機質和植物益生菌;補充了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產品不僅有傳統肥料的肥效,還具有固氮、解磷、解鉀和緩控釋及修復土壤功能等作用,可以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農作物抗病(蟲)害機能,大幅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因此,類似“生態肥”之類的能夠同時滿足多種需求的復合型肥料必將成為新型肥料的發展方向。
通過生物技術降低成本
武漢三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銳
關于菌的匹配問題,因為土壤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所以大的工業解決不了一個個體化的問題,就是針對性地對某一小片的土壤去做一個肥料,這個大工廠是做不了的。就必須要想辦法解決菌的組合匹配問題。因為土壤的環境很復雜,有的偏酸,有的偏堿,有的這個養分多有的那個養分多。只有把適應不同環境的能產生類似性質的菌種放在一起。通過長期的實驗把互不沖突的,同時對不同環境也可以適應的菌種組合在一起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關于生物技術在肥料生產中的作用,我認為很重要的,因為微生物是有生命的,它可以進行一個自主的調節作用,當環境既使達不到這個作物生長要求的時候,它也能夠進行一定的調整。所以我建議各位肥料界的專家應該加強一下與我們生物學界和肥料界的溝通。剛剛也有人說,成本高,有機肥的價格高了,廣大農民朋友接受不了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障礙。可能很大的一塊成本用在菌種、煤以及有機微量元素上了。如果大家能夠跟生物界的這些朋友聯合一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實可以把成本降得很低,這樣也可以推動行業的發展,真正做到生物有機肥或者生物有機無機復合肥。沒有生物肥,有機也好,無機也好最終的效果還是不能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