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栽培制度的變更,玉米病蟲害發生種類和規律也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西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玉米產區,特別是作為主要的玉米制種基地,對其病蟲害發生種類、分布和為害水平及與該地區的氣候條件、栽培制度的相互關系缺少系統的調查。為此,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研究室有關專家開展了“走進西北玉米生產”的考察活動。在病蟲害研究室主任王振營帶領下,王曉鳴、董金皋、晉齊鳴、石潔、李曉、陳捷等7名崗位專家,分別在蘭州綜合試驗站、銀川綜合試驗站、榆林綜合試驗站、關中試驗站站長及團隊成員的參與下,重點考察了甘肅、寧夏和陜西三省(區)9個示范縣的玉米病蟲害發生情況,同時參觀了4個種業公司(敦煌先鋒種業、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臨澤分公司、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武禾分公司和陜西大地種業有限公司)的制種基地,了解了玉米制種田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現代種子加(jia)工工藝和生產設施(shi)。
西北三省(sheng)(區(qu))病(bing)(bing)害發生的種(zhong)類(lei)主(zhu)要有(you)玉(yu)米(mi)(mi)(mi)大(da)斑(ban)病(bing)(bing)、鞘腐病(bing)(bing)、瘤黑粉病(bing)(bing)、莖腐病(bing)(bing)、普通銹病(bing)(bing)和(he)穗腐病(bing)(bing),局(ju)部(bu)或零(ling)星(xing)發生的病(bing)(bing)害有(you)玉(yu)米(mi)(mi)(mi)小斑(ban)、絲黑穗病(bing)(bing)、彎孢葉斑(ban)病(bing)(bing)、紋枯(ku)病(bing)(bing)和(he)瘋頂病(bing)(bing)。專(zhuan)家們發現:不(bu)同省(sheng)(區(qu))發生的種(zhong)類(lei)和(he)為(wei)害程度明顯不(bu)同,蟲害以玉(yu)米(mi)(mi)(mi)蚜(ya)和(he)紅蜘蛛為(wei)主(zhu),個別地區(qu)雙斑(ban)螢葉甲和(he)大(da)青葉蟬(chan)發生較重,棉鈴蟲、玉(yu)米(mi)(mi)(mi)螟零(ling)星(xing)發生。
專家(jia)認為,西(xi)(xi)北(bei)地(di)區(qu)病(bing)害發生(sheng)(sheng)(sheng)與(yu)海拔高度(du)和降雨(yu)(yu)量(liang)分布(bu)關系密(mi)切。西(xi)(xi)北(bei)三省區(qu)總體上是干旱地(di)區(qu),但在一些地(di)區(qu),生(sheng)(sheng)(sheng)長季降雨(yu)(yu)過(guo)于(yu)集中是影響病(bing)害發生(sheng)(sheng)(sheng)的(de)重(zhong)要(yao)原因,例如(ru):甘(gan)肅省平(ping)涼市靈臺縣、慶(qing)陽市鎮原縣年(nian)降雨(yu)(yu)450~650毫米,但7~9月(yue)(yue)份降雨(yu)(yu)量(liang)占全年(nian)降水(shui)的(de)60%,該階段恰好是病(bing)害的(de)多發期(qi),如(ru)大(da)(da)斑病(bing)、莖腐病(bing)、鞘腐病(bing)發生(sheng)(sheng)(sheng)嚴重(zhong)。調研還發現突(tu)降大(da)(da)雨(yu)(yu)與(yu)暴晴天氣(qi)交替出現是莖腐病(bing)加重(zhong)發生(sheng)(sheng)(sheng)的(de)重(zhong)要(yao)原因。甘(gan)肅省武威市涼州屬(shu)祁連山灌區(qu)、寧夏同心縣河西(xi)(xi)鎮屬(shu)于(yu)揚黃灌區(qu),8月(yue)(yue)中下旬連續降雨(yu)(yu)造成田間濕度(du)較(jiao)大(da)(da)給鞘腐病(bing)和莖腐病(bing)等土傳(chuan)病(bing)害發生(sheng)(sheng)(sheng)創造了適宜條(tiao)件(jian)。在不同種植密(mi)度(du)(10000株/畝(mu)~12000株/畝(mu))比較(jiao)試驗(yan)中,高密(mi)度(du)種植有利于(yu)多種土傳(chuan)病(bing)害加重(zhong)發生(sheng)(sheng)(sheng),例如(ru)鞘腐病(bing)等,而且過(guo)高密(mi)度(du)種植使莖稈過(guo)細,倒伏的(de)風險加大(da)(da)。寧夏永寧縣屬(shu)引(yin)黃灌區(qu),8月(yue)(yue)份的(de)集中降水(shui)導致(zhi)玉米莖腐病(bing)發生(sheng)(sheng)(sheng)嚴重(zhong)。
對西北三省(區)玉米產區的玉米病蟲害考察后得出以下結論:1.各試驗站高度重視田間試驗與示范工作。2.一些病蟲害在西北三省區呈上升趨勢,需引起重視。甘肅和寧夏的害蟲以紅蜘株、蚜蟲發生較重,是該區最重要的害蟲。病害以鞘腐病、大斑病、莖腐病和瘤黑粉病較重,特別是鞘腐病擴展迅速、并已普遍發生,一些品種感病較重,侵染部位上升到穗部,可能會成為推廣增密栽培技術的主要威脅,同時在灌區莖腐病發生較重,因此在推廣增密栽培措施過程中應密切注意鞘腐病、莖腐病這類侵染期長的土傳病害的為害,急需開發實用、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由于鞘腐病在各產區擴展迅速,建議今后在抗性育種過程中,需要兼顧對該病的抗病品種篩選。大斑病在甘肅平涼和慶陽、寧夏的固原等高海拔、氣候冷涼、降水集中的地區發生嚴重,應選用抗性品種和加強大斑病的防治工作。3.武威市金昌市德農公司在防治紅蜘蛛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西北地區玉米田紅蜘蛛是當地的重要害蟲,一旦防治不及時,可以造成嚴重損失。武威市、金昌市德農種業制種基地針對當地紅蜘蛛的主要越冬寄主為冰草等田間雜草,制定了紅蜘蛛的防控技術,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每年5月上中旬紅蜘蛛向玉米田轉移為害前,及時噴施噠螨靈等殺螨劑防治田邊地頭冰草等雜草上的紅蜘蛛,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和轉移為害;在6月上旬,玉米7~8片葉時田間出現紅蜘蛛點片零星發生時,在玉米田噴施殺螨劑防治一次,有效地控制了紅蜘蛛對玉米制種田的為害,對控制后期紅蜘蛛的暴發起到重要作用。該市紅蜘蛛的防治經驗值得在西北地區推廣。4.為在西北地區合理布局病蟲害防控技術試驗示范提供了依據。本次調查明確了三個省(區)嚴重發生病害的區域,如大斑病、莖腐病在甘肅的靈臺縣、寧夏的固原市發生嚴重,為研究室明年的大斑病菌生理小種監測圃和土傳病害種衣劑防治試驗示范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據,在重發區有針對性地開展試驗示范有助于獲得理想的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