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米褐斑病在我市的發生程度逐年加重,發生范圍逐年擴大,現已成為我市玉米第一大病害,全市年均發生40萬畝左右。褐斑病一般在7、8月份雨季發生較重,感病后玉米葉片、葉鞘及莖桿等多個部位出現黃褐至深褐色斑點,嚴重發生時葉片大面積枯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近期,據各區縣植保站監測,玉米褐斑病于7月下旬開始在薊縣、寶坻、武清、寧河、靜海等玉米主產區縣普遍發生,夏玉米受害尤其嚴重。田間一般地塊發病率為15%-20%,嚴重地塊發病率超過50%。
預報顯示,8月上旬我市仍將出現三次降雨,天氣濕熱。同時,當前玉米長勢旺盛,田間郁閉,田間環境非常利于褐斑病發生蔓延。另外,全市玉米主栽鄭單958、浚單20等品種較感褐斑病。據此,預計下一階段褐斑病在我市玉米上仍將偏重發生。為最大限度地減小病害對玉米生產造成的影響,各區縣植保部門務必要進一步強化查治工作,鎖定褐斑病重發區域,在重點發生地塊組織農民科學、有效地防治褐斑病。具體防治指導意見如下:
一、農業防治
1、在上年度褐斑病重發地塊選擇抗、耐病品種;
2、施足基肥,在植株進入大喇叭口期及時追肥,并增施磷鉀肥;
3、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同時合理密植降低田間相對濕度,使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
4、玉米收獲后,清潔田園,將秸稈集中處理,經高溫發酵用作堆肥,切斷菌源。
二、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葉面噴霧。注意要均勻噴施,保護好上部葉片,尤其噴勻雌穗以上的葉片。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天豐素、磷酸二氫鉀、尿素類等,以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