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中原大地,正是春耕備播時節,記者近日走進田間地頭,看農民忙春耕。
由于農家肥減少,農民種地大多施化肥。在河南省中牟縣倉砦鄉政府所在地的街道兩旁,有不少農資超市。記者在劉巧玲的店鋪里看到,尿素、復合肥、專用肥,有七八種之多,堆滿了兩間屋子。記者問她銷售情況,劉巧玲說:“由于出廠定價高,一噸尿素從進到銷,一分錢不賺,還得出搬運費。”
“那你不是在做賠本生意嗎?”記者反問她。
“也賠不了本,我靠做些別的肥料生意補貼。”她所說的別的肥料就是復合肥。
據了解,每袋復合肥的價格比去年多出十幾元錢,而且賣得快,銷量大,劉巧玲多少能從這方面掙些錢。而據知情人講,復合肥之所以賺錢,是因為生產成本低,還容易摻雜使假。
“不光假,價格還高。”倉砦鄉大王村農民王金柱說,“這幾年,只要農民用的東西沒有不漲價的。就說這復合肥,去年一袋還不到70元,今年就漲到85元,一畝地需要兩三袋,就多花三四十塊,把國家的補貼全吃掉了。還有農藥、農膜,價格一個勁兒往上漲,那么多部門,咋就管不住呢?” (記者訾紅旗)
■點評
受煤電油運總體偏緊、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農資價格上漲是普遍趨勢。但問題的關鍵是,農資價格是不是“虛高”?對于那些跟風搭車漲價、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的不法商販,有關部門應硬起手腕,嚴格執法,防止農資漲價“蠶食”掉中央給農民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