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蝗區各縣夏殘蝗普查結果,結合歷史資料及氣象預報綜合分析,預計秋季東亞飛蝗中等發生,局地偏重發生。發生范圍包括渭南、西安、咸陽市的飛蝗發生區的15個縣(市、區、處),發生面積91.2萬畝,較去年增加1.2萬畝,達防治指標44萬畝,較去年減小6萬畝。其中黃河流域發生45萬畝,達標22.1萬畝;渭河流域發生37.6萬畝,達標20.1萬畝;鹵泊灘發生8.6萬畝,達標1.8萬畝。蝗蝻出土盛期7月28日—8月7日,三齡蝗蝻盛期8月14—22日,發生期與歷年相當。土蝗二代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達標20萬畝,防治適期在8月中旬前后。
預報依據:
1.夏殘蝗面積較歷年減少,總體密度較歷年降低,均略高于去年。據6月底至7月初蝗區各縣調查,全省共取樣點3409個,有蝗樣點率62%,總殘蝗面積64.6萬畝,較去年增加4.7萬畝,少于歷年。其中90—149頭/公頃的28.7萬畝,較去年增加3.3萬畝;150—450頭/公頃的22.5萬畝,較去年增加0.53萬畝;451—1500頭/公頃的11.6萬畝,較去年增加0.9萬畝;1500頭/公頃以上的1.8萬畝,較去年減少0.3萬畝,最高密度3200頭/公頃。
2.生態條件。黃渭河灘、鹵泊灘大部分灘地已開墾種植,且今年夏播期間干旱少雨,夏播面積減少,近河道灘地和部分灘區撂荒農田雜草生長茂盛,為蝗蟲提供豐富的食料,有利蝗蟲孽生。
3.氣象條件。預計7月份氣溫與常年同期比較偏高0.5℃,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1-2成,對秋蝗發生無明顯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