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趨勢預報
本市二代黏蟲暴發,發生面積之大,蟲口密度之高,屬近二十年罕見,各區縣及時采取措施開展防控,控制了為害,降低了殘蟲量。今年二代黏蟲在東北、華北、黃淮部分地區大發生,見蟲區域廣、蟲口密度高、殘蟲量高。7月中旬以來,本市及華北、東北各地陸續進入二代成蟲羽化盛期,多地出現誘蛾高峰。根據外地蟲源遷入情況和本地殘蟲量,結合氣象與寄主條件綜合分析,預計本市三代黏蟲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
二、預報依據
(一)田間殘蟲量:殘蟲量較常年值略偏高,但比全國平均值低。本市防治后,各作物田加權平均殘蟲量每平方米0.6頭,但個別地塊殘蟲量較高,每平方米有蟲3-5頭。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統計,周邊省份河北、山西殘蟲量較高,平均每平方米蟲量分別為1.3頭和1.4頭,遇合適氣象條件有遷入本市的可能。
(二)成蟲誘測:6月底至7月底各點監測,部分監測點累計誘蛾量偏高。順義黑光燈累計誘蛾量為975頭,高于常年和上年;延慶雷達監測點高空探照燈7月18日前后出現明顯的遷入峰,18日、19日單晚誘蛾量分別為8565頭和21254頭,7月中旬累計誘蛾量為36176頭,高于常年和上年同期值,是上年的2.1倍,但蛾峰持續時間較短;平谷、密云、通州楊樹枝把平均累計誘蛾量62頭,低于常年和上年同期值,平谷蟲量稍高為123頭,高于常年但低于上年。各監測點蛾峰日多在7月19日前后,雌蛾卵巢發育級別較低,1-2級的占77.1%,3級個體占7.5%,4-5級占15.4%,在本地產卵的幾率較低。
(三)氣象條件:7月下旬以來,出現階段性高溫,平原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7℃,局地超過39℃,創今年入夏以來新高,對黏蟲成蟲卵巢發育及卵孵化不利。據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預測,8月份本市大部分地區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其中東北部地區比常年同期偏多1成,平原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高,未來十天本市將多降雨天氣,有利于黏蟲發生。
(四)寄主條件及當前田間幼蟲量:今年本市春播玉米播種后缺乏有效降水,導致出苗不齊,生育期相差約5-10天,有利于黏蟲就近轉移為害。夏播玉米播期推遲1周左右,當前,正處于拔節期、喇叭口期,葉片幼嫩,適宜黏蟲取食為害。7月25日-30日普查,田間幼蟲量總體不高,幼蟲發育不整齊,一般玉米田平均百株蟲量不足1頭,但通州蟲量較高,平均百株蟲量6頭,最高22頭;谷子、雜草一般每平方米有蟲1頭,平谷谷子田蟲量較高,每平方米2.7頭,最高10頭。(測報科)